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10-11浏览:次
摘 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文物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但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帮助文物保护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大运河文化建设带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路线,而南旺镇作为山东运河空间重要的主体,借助“运河之脊”的文化品牌,挖掘“诚信、仁义、包容”的齐鲁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保护、传承山东运河段文化,打造儒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巨大。文章主要分析了大运河及沿线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现状,针对其中阻碍文物保护工作及传承的原因进行探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来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物保护;传承; 世界文化;遗产
0 前言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以浙江分段、扬州分段两者之间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处,展开对大运河文化带的继承、利用以及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大运河文化的交流以及名镇修复保护,还有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等建设工作的推进,并且要大力推动“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模范样本。
1 大运河文化带的文物保护以及传承利用的现状分析
1.1 大运河文化带文物保护的基本概况分析
大运河是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一项伟大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水利建筑,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其中包含了三个部分,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大运河,总长大约有2700千米,跨越整个地球的10多个纬度,地跨我国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目前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到2020年为止,大运河的历史已经延续了2500余年。
在我国古代,河运的类型一般分为两种:即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天然河运主要是给人民的交通、物流、运输等带来了一些便利,让人们的贸易更加省力,更加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在陆地上的运输即使没有受河道所限制,可以实现随意畅通,但是除了开平地之外,山陵以及丘壑等,还有很多地方的物流运输是非常困难的。另外,我们再从交通运输量来进行分析,交通车辆以及船舶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在运输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区别,从这两者之间进行比较,肯定就是河道运输的优点更显著一些了。
大运河南旺枢纽位于山东汶上,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是为了解决大运河跨越水脊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展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在明代初期,由于黄河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淤泥堵塞的情况,给河流的运输产生很大的影响。永乐九年(1411),工部尚书宋礼奉旨疏浚会通河,采纳汶上民间水利专家白英“引汶济运”的建议,修筑戴村坝遏汶水,开挖小汶河引汶水至南旺入大运河,在汶、运交汇处设分水口,使汶水北流以济漳、卫,南下以济黄、淮。南旺枢纽工程是系统性工程,该工程构造地势好,主要以潮运作为地势造物,并且在利用现有配套设施基础上构建出了高效的水源控制方案,可大大提高大运河的运行能力。
1.2 大运河文化带文物的历史发展
大运河历时2000多年,在这个历史演变的阶段中,促进了相关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沟通,并且在发展的阶段中产有独特的漕运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盐酸文化,不断地演变发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以及风俗,同時还给后代留下非常多的桥梁码头、船闸堤坝、运河故道以及名人故居,更有官府衙署等各类宝贵的历史遗存。正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陈江风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山河流川、地形地貌在一定的范围内会给国家的文化造成一定影响,这些都是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个重要图案。”
我国很多古城及古城文化都是伴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发展,演变到今天的,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壮大起来,如临清、天津等地,在大运河修建之前鲜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而随着后期的发展,在大运河联通之后就已经快速成为非常重要的货物以及相关的产物中转地,因此这些地方也被称为“运河载来的城市”。
2 阻碍我国大运河文化文物保护工作以及传承的原因
2.1 大运河文化文物保护内容比较复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运河文化带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对一名历史文物管理人员来讲,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就比较繁杂,工作量也是比较可观的,再加我国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各种类别的历史文物差异也是很大的,会经常发生有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不当的现象,甚至也会出现有些历史文物已经出现问题了却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处理的情况,这些问题也让文物管理工作人员十分苦恼。如以文物种类来看,在我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包含了地上文物建筑及地下沉船,还有目前还在投入使用的一些水工设施;从文物级别来看,不但有保护等级稍低的普通文物,也有保护级别比较高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从文物时期来看,大运河文化带所涵盖的文物年代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之后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存。而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文物保护工作内容,不但给文物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会让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得很大。
2.2 文物传承工作开展受到相应的限制
由于我国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的种类繁多,因此,大运河这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他的神韵和风采展开了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并且期待大运河文化一直被传承下去。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工作受到了相应的限制。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大运河文化带中拥有着很多的旅游景点、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些历史古城、古镇和纪念馆等,所以在整体上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工作中,会因为一些类型多样的遗产资源让整体建设缺乏了一定的全局性。为此,也就很难全面地针对大运河文化价值展开相应的传承。除此之外,即使是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文物类型多样化而且价值底蕴非常丰厚,但是因为大运河的资源和周边其他同样类型的产业没达成一个好的沟通,最终造成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管是在传承上,还是在利用上,或者是说对大运河文化底蕴的继承上都难以获得比较好的成果,也就导致我国的大运河文化无法形成一个具备深度推广力的文化品牌。
推荐阅读:文物保护方面论文好发表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1011/5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