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8-04浏览: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但目前高校思政课还存在思想性不深、理论性不足、亲和力不够和针对性不强等现象,是高校教学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知识转移理论通过研究分析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支持。研究认为,影响高校思政课知识转移的因素主要是思政课课堂教学、思政教师影响力、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国家社会的整体认可度。给予的教学改革建议是教学形式的改变应从学生可接受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思政教师考核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知识转移; 思政课;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上好高校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课程思想性不深、理论性不足、亲和力不够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课堂教学创新性不足,学生学习体验不能强有力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依然严峻。因此,如何通过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思政课影响力,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未来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知识转移是知识传递的重要理论[1]。该理论是通过研究分析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建立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体系,影响或改变知识传授者与接受者的行为,提升整体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将知识转移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有利于分析大学生对思政课知识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教学改革手段提高知识传递效率,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新的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校思政课知识转移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堂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其讲授与转移的知识内容分为显性与隐性两大类别。显性知识是课堂上思政教师讲授的,浮于思政元素表面的课程内容知识。而隐性知识是寓于思政元素之中,旨在引导大学生价值观、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和锻炼研判错误观点与思潮的逻辑思维能力。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对我们以知识转移原理为基础,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知识转移绩,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思想性不够深刻

  思想性是思政课影响力的主心骨。依据文化理论研究[2],没有深刻的思想性的讲授,就不能引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文化体验,学生也就不能很好的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与训练。因此,思政课深刻的思想性,是将课堂讲授知识真正触及学生内心的“魂”,促进知识入心入脑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改革当中,一些教师存在仅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却对讲授内容的思想深刻性并不重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可能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有来有回。但思政课的价值引导、传导主流价值观等目的难以达成,学生关注点是教师教学形式的创新,而不是知识本身。

  (二)理论性不够充足

  理论性是思政课影响力的血肉。课堂上没有透彻的学理分析,没有彻底的思想理论,就难以真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难以将思政课知识真正传递予学生。任何事物,没有理论的支持,就难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更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理论性是铸造学生内心“魂”的材料,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所用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改革当中,一些教师存在将课程案例、知识点等课堂内容进行简单的堆砌,难以用理论形成自身课堂内容的逻辑自洽,学生的关注点在于课堂零星的案例与知识点,而不能对碎片式的内容进行串联,缺乏对课堂整体性关注。

  (三)亲和力有待提升

  亲和力是思政课影响力的经络。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两者的自然衔接的关键就在于亲和力的提升。教师坚持以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的特点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关键教学环节,对畅通知识转移通道,提升思想性与理论性的整体性合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亲和力是启动学生燃“魂”的开关。在教学改革当中,一些思政课存在亲和力不足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思想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足;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还需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予以支持。

  (四)针对性不够强

  针对性是思政课影响力的方向。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痛点”,注重启发性教育,对学生关注的大政方针与时事热点,作彻底的剖析与讲解,直面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绕不过的问题,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完善学生内心“魂”的重要补充,对知识转移绩效的提升也起到了帮助的作用。在教学改革当中,当触及学生关注的敏感问题,教师避之不及,课程内容遮遮掩掩,是无法真正上好思想政治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这些内容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与教师本人的知识内涵提升。

  二、影响高校思政课知识转移的因素

  影响高校思政课知识转移的因素,是研究知识转移理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的重要内容,这为建立模型、设计调查问卷与整理归纳反馈等一系列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依据调查研究反馈结果来看,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

  (一)思政课课堂教学

  教学影响知识转移绩效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教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包含了太多内容,边界如果无限扩大最终反而无法研究教学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目前来看,研究宜将教学因素拆分成以下几个子因素进行研究,一是教学形式的因素,即思政课教师所采取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例如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无论如何去组合课堂教学形式,知识转移绩效的水平依然是评价形式组合的重要指标;二是教学内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纯粹是教学目标所指定的知识内容,更是跨学科相关内容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的补充。例如培植爱国主义的教学目标,需要很多不仅是体现爱国主义的例子来支撑教学,可能还要在对狭义爱国主义的概念进行拓展,收集更多的爱国主义案例。

  推荐阅读: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知识转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804/5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