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美丑观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8-03浏览:

  摘 要:自绘画艺术诞生那一刻起,人类对于画中美的追求便从来没有停止过,绘画作为造型艺术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时,它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产品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不同民族对于美与丑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章结合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画论和画家,探讨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美丑观。

  关键词:美丑观;古代绘画;文人画;化丑为美

艺术论文发表

  一、汉字中的“美”与“丑”

  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脉,中国的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汉字是象形文字,其中包含着许多图像信息,这也使得中国的书、画从开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造字之初对于美丑的认识。生活中,美的事物总是令我们向往和憧憬,那究竟什么是美呢?关于“美”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过这样的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许慎还解释道:“甘,美也。从口含一。”那时人们认为“羊大则美”,把味觉上的享受视为美的享受。后来也有人认为“美”是“羊人为美”。从字形可以看出,先人把类似于羊角的装饰物带在头上来进行巫术活动,这样的装饰具有一种神秘感,能够显示其威严和权威。随着汉字不断演变以及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美”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既可以指事物外形上的美,也可以指各种美好事物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人有五感,眼、耳、鼻、舌、身都可感知美,美的感受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对立面便是“丑”。关于“丑”,古代汉语中“丑”也写作“醜”,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醜,可恶也。从鬼酉声。”从字形可看出“醜”由“鬼”和“酉”组成。商周时期,人们会戴上恐怖吓人的面具来代表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人们也常把鬼视为人死后的一种形态,并且认为鬼会伤害到他人。“酉”的本义是指酒坛,后人也指酒,人在醉酒之后,往往精神和行为不受控制,其形态也丑。与美相比,丑的含义更多是贬义,一般指事物外表的丑陋、奇怪,也指令人憎恶、厌恶的事情。这是文字之中人们对于美丑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美与丑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绘画逐渐独立成科。中国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史前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在新石器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陶器,并在彩陶上绘制一些装饰纹样。这些图案形象大多都比較抽象,有植物纹、几何纹、动物纹等。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图中人物头戴尖状物,口衔两鱼,具有着浓郁的神秘意味。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岩画——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中也绘有人面、农作物等各种图案。人们绘制的这些图案大多都与巫术祭祀、氏族部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出于对于未知事物的敬畏和崇拜。

  先秦时期,中国步入了青铜时代,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同时这一时期帛画也开始兴起。目前我国出土的最早的帛画便是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帛画》,这些帛画最初作为随葬用的铭旌,寄托人们引魂升天的愿望。画中的人物形象多以侧面呈现,居于画面中心,整体线条勾勒流畅挺拔,部分地方施以平涂,还有略加渲染的痕迹。这说明当时人们不仅开始注意到画面的布局安排,还极力想把人物刻画得更为生动精细,可见在当时人们已经具有了审美的意识。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绘画中人们对于美与丑的认识包含着对伦理学中善与恶的认识。秦汉时期,中国结束了五百余年的混战局面,实现了大一统,该时期社会稳定,经济也有所发展。由于汉代统治阶级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绘画艺术不仅表现了现实生活、神仙灵异的题材,还受当时政治的影响,表现了孝子、烈女等符合儒家思想观念的历史人物故事,十分重视人的道德品格。该时期的绘画大多都为政教服务,承担着教化的作用,加之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把绘画与美和善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将具有忠节孝义品德的人视为“美”。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到:“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他认为绘画应该与《诗经》中的雅、颂一样,宣扬伦理道德。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曾提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他也强调绘画的教化作用。艺术中的“美”包含着真和善,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们更加注重内在心灵的善和美好。

  中国古代绘画还十分注重对内在气质、精神品格的表达,并以此作为美的标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有记载的画家,绘画理论著作也开始出现。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肖似,体现其内在的精神品格。他十分注重对人物眼睛的描绘,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肯定了眼神对于传达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性。相比于外在形态的美丑,顾恺之更注重内在气质的表达。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并以此为基准将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他将“气韵生动”作为绘画的首要原则,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后来,人们把气韵生动的范畴扩大到山水、花鸟题材的绘画中,这种审美观念至今对于中国绘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人画在宋元时期兴起,占据画坛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对于美丑的评判也深受其影响。文人画家崇尚“古意”和“士气”,注重笔墨的运用,讲究画面要做到诗书画印相结合。他们认为作画应是“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不随从社会的审美爱好,十分强调画家要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根据自己的心境作画。后来,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绘画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观念都受其影响,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画之美丑。元代赵孟頫曾指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古意既亏,百病横生”,这里的“古意”是指绘画中的笔墨趣味和艺术风格,追求一种朴素清雅的画风。许多画家也受赵孟頫的影响,以古为美,崇尚质朴单纯的美。文人画家还普遍比较注重用笔与用墨,他们以书法用笔入画,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强调画中笔墨之美。在绘画题材上,文人画多以山水和花鸟为主,用以托物言志,寄物抒情,许多文人画家喜画山水竹石来表达心中的主观意趣,寄托自己的高雅情怀和精神品格。这些文人画家也十分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说明画家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够准确表达出画面之意,还要具有极高的个人综合素养。文人画家在中国画坛中影响极大,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代代传承,也成为后世衡量绘画美感的一个重要准则。

  推荐阅读:民族艺术期刊发表论文字数多少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美丑观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803/5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