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7-26浏览:次
【摘要】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迷失在一幢幢的摩天大楼中,随之而来的现代化压力让人们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寻找一个出口,文化旅游的悄然兴起赋予了这种现象一个合适的解释,大多数人对于“本质”的追求让长期闭塞在自然环境的民族村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唱歌跳舞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巫术仪式到象征意义的转变也同时见证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由此转变而来的民俗类表演包含大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在文化旅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人们最容易受到感官冲击的文化宣传方式之一。
【关键词】民俗表演;文化旅游;发展方向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的具体要求,旨在以现代手段带动乡村发展,建设有别于城市但又与城市并行的乡村环境。
几年来,文化特色小镇的繁荣发展更坚定了人们携用文化武器继续前进的决心,但随之问题也不断产生,人们对文化小镇的功利性提出了质疑,也对于批量、低质的文化产品更加厌烦,民俗类表演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被发现,它同时兼具文化内涵隐喻和形式表现展露两种特征,成为一种可以被转换的,庞大的文化资源,同时也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例如楊丽萍的云南映象,其本质就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树立文化品牌,充分糅合少数民族具有的独特符号,对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表演形式的创新。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在当下民俗表演仪式以何种方式发展,能在文旅背景下发挥其最大优势,使生活融入文化,转换为强大的社会推动力,但其传播途径大多局限,受到语言、文化认同、文化价值、审美标准等一些外在因素制约,不利于对内、对外精神输入。
民俗表演借助外在物质表现的形式,表达出蕴含在人们内心的精神活动,对于传承人类文化和保护历史文化发展都是一种极为有效且简易的方式。文旅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创新性转换的重要标识。而在近几年民俗仪式的作用不再仅限于时间轴的左边,不再单单是去完成传承与保护的使命,它的价值在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应该被赋予更高的期望。
一、民俗表演基本的传播途径
民俗表演大多还是建立在本土表演,因为本土民俗仪式更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大多数进行歌舞编排,寄自身的文化价值内涵在内,打造出具有唱歌、跳舞、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演出形式。因自身具有当地文化性质,并只在特定时间,特定价值背景下进行演出,传播较为局限,所以网络的传播也未能很好地带动起来,所以当下民俗表演传播还具有地方化、单一化、集中化的特点。
二、基于文旅的民俗表演途径优化
(一)实现认识——认知——认同三阶段转换
认识是感官对于客观信息的接收,这是基本的简单活动,此阶段大都是对于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文化价值和道德的分辨过程。民俗仪式表演的构建依托这些集合,更多体现在人们对于各种文化载体上,从而进行批判这一创造过程。认知是一种思维集成活动,对于客观世界和信息呈现等在大脑中对其进行吸收和收纳,现在大多数民俗仪式表演停留在展现认知阶段,还在对文化资源收集的初级阶段,文化的输出与输入进行简单处理阶段,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大都是带有普世价值色彩)与外在形式(简单的人体肢体活动)大都大同小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创新”背道而驰,这也是在文化旅游业兴起的当今民俗类表演并未展现巨大潜力的原因之一。民俗仪式表演要把握价值认同,优化内容摆脱形式载体束缚。认同的发展过程建立在从被动到主动转换过程,更多需要架构起消费者与创作者的桥梁,对于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演内容品牌化
品牌的范围中牵涉到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利益,现把它理解为短效性和长效性,两者达到平衡才能让品牌化的优处展现到最大。
1.功能性利益——短效性
文旅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结晶,是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旅游产业需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使之有发展的空间和动力,这一功能性利益需要不断进行再创造活动,同时是依赖于现实生活和物质社会的。这种经济效益呈现出区间式发展,主要呈现在文旅产品,产品媒介等物质形式上,一般呈现出时间短、利润高、传播快等特点。这些特点需合理应用表演内容品牌化的进程中,表演内容应兼顾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的相结合,糅合实用效益才能更快树立品牌建设。
2.情感性利益——长效性
表演内容的优化和对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每个时代的变化与不同,都在使人们不断形成新的价值观并不断发现新的社会问题,所谓“传统文化”是否真的可以适用于现代文明,社会群体对自身的不断重新审视都是情感重新组成的过程,这便需要创作者不断更新情感认知,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断重新审视,尤其是容易出现认知偏差的“继承”一词上,对情感性利益的掌握有利于了解表演内容应遵循的文化核心路径,有利于使品牌故事时刻走在时代前沿。
(三)注重传播媒介的特性
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尤其21世纪的科技更呈现出指数发展的样态,民俗仪式表演的媒介不断更新,从基础的本土表演到舞台表演,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加之现在自媒体的兴起,都对民俗仪式表演的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播媒介的特性决定了表演需要突出的侧重点,比如兴起的传播媒介抖音等,以短视频为主,所以就需要格外注意内容集中、简练等特点,网络直播需要注意舞台灯光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配合,而舞台表演则更加需要气氛和更为直接的视觉冲击,所以传播媒介特性的不同对民俗表演分外重要,也对其呈现出的形态有更严苛的要求。
三、民俗表演的途径发展方向
美国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学家保罗·邓肯很明确地将视觉文化传播学理论中常用的手法以及所具有的内在意义归纳为七大原则:权力性、意识性、代表性、诱惑性、凝视性、图文互换性、影音变异性。如果将这其中原则应用于民俗表演的发展上,也可起到一定的帮助。
推荐阅读:福建人民俗文化论文投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民俗类表演在文旅中的途径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726/5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