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文化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6-11浏览:

  [摘 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企业家阶层和健全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西方企业家精神来源于宗教,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来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商文化是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商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济世利民”的价值观及“以义取利”的经营观对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儒商;传统文化;企业家精神

传统文化论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企业家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提出要培育、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精神都不是凭空建立的,都来源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或宗教信仰,失去本民族文化滋养的企业家精神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家精神的涵义

  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术语,是指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品质。自从18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就不断地研究、探索企业家精神,提出企业家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包括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执着精神、诚信精神等等。至于西方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根源,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做了深入的探索,他写了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了新教(基督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他认为,基督教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基督教孕育、生成了西方企业家精神。新教徒企业家对金钱财富无止尽的追逐是出于“天职”伦理,是上帝安排的工作,赚钱是为了彰显圣德[1 ]。韦伯揭示了市场经济、企业家阶层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宗教信念则是产生西方企业家伦理精神的主要根源。

  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企业家精神来源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启示:西方企业家精神来自宗教信念,而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只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是传统文化造就的。中国企业家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企业管理智慧。

  (二)中国企业家精神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成为稀缺资源。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寿命普遍不长,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与经营者缺少企业家精神有密切的关系。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与近百年来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疏忽甚至摒弃更有直接关系。

  我们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三千年没有断流是对家庭教育而言的,对于正统的学校教育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经断了上百年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观上,尤其体现在道德观念上。现在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将诚信经营作为一种道德自觉,不讲信用、不守合同、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少一种伦理道德观念的支持,也就是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否对企业家精神起到滋养作用,先来看看我们周边儒教文化圈内的国家。以日本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迅速恢复并重新崛起,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1956—197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称为经济发展史的“奇迹”。而这一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儒家文化强有力的支持。日本经济评论家伊藤肇说:“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后的日本經济迅速复兴,中国儒商文化的影响力,功应居首” [ 2 ]。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将《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认为“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 论语 》+算盘”成为日本企业普遍的经营模式,有人认为这就是日本经济崛起的秘诀。在日本,凡是稍有成就的企业家,无不熟读《 论语 》,《 论语 》在日本工商界被称为经营指南、经营圣经。不仅日本如此,“亚洲四小龙”也是一样。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国际学术界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儒家文化对“亚洲四小龙”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崛起到了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儒家文化既然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当然也一定能够对中国本土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毕竟儒家文化的根在中国。关键是我们中国企业家要树立起文化自信,要自觉地接上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二、儒商文化的价值观

  儒商文化是儒家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形成的商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的出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子贡、范蠡、白圭为杰出代表,但真正儒商文化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从明代中叶开始,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批儒士纷纷弃学经商,他们将儒家文化思想与商业经营相结合,将传统的儒商文化发扬光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引领儒商走向辉煌的正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上的价值观和经营观,“道德商人”成为儒商的代名词。

  由于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儒商来说也不例外,儒商经商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创家立业、光宗耀祖,而最高的商业理想则是“济世利民”。《 春秋左氏传 》提出“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其中“利以平民”就是儒商的价值观,也就是“济世利民”,让更多的平民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是儒商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所以,当他们经商的事业取得一定成就以后,一般都会担任起“济世利民”的社会责任,把经商谋利与报国利民结合起来,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推荐阅读:设计师论文论述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儒商文化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611/5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