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5-10浏览:次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细锦提花织物双经多纬的组织结构特征及色彩特征,明确因小花楼织机装造的局限,无法充分表现组织变化对细锦织纹色彩的影响。文章在数码化条件下,设计了纬三重单纬渐变组合遮盖结构组织库,用于开发“茶禅一味”系列数码提花织物,以模仿细锦的织纹及色彩效果,织物花部可表现单纬影光渐变且遮盖背衬纬的效果,同时,还验证了满足遮盖原则的条件下,组织库中原背衬层的增减不影响表纬遮盖相邻里纬。纬三重单纬渐变组合遮盖结构设计方法将数码化技术融合到传统细锦提花织物的品种特征与色彩特征中,为细锦及其他传统提花织物的当代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细锦;数码提花;遮盖原则;影光组织;渐变效果
在当代,细锦被认为是中国宋锦的代表性品种,常见于明清时期书籍、字画装帧,其纹饰常以四达晕、八达晕等几何结构为骨架,填充几何形小花纹,并搭配回纹等吉祥纹样[1]。传统细锦提花织物虽为二组经多组纬结构,本质上仍表现典型重纬提花织物特征,属纬锦[2]。细锦仿制和开发的产品大多保持传统宋锦组织结构和纹饰特征,还通过融入现代纹样,利用现代新型原料及后整理技术等[3]提升其附加值。例如,钱小萍[3]使用花楼织机和电子提花机研制宋锦并创新;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改造出符合宋锦织造要求的电子提花机,开发出各类“新宋锦”产品近年在国际场合大放异彩;杨佩等[4]选用低熔点聚酯纤维结合传统宋锦纹织工艺开发自黏性宋锦箱包面料等。
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传统提花织物的提花方式也从手工走向机械化,大幅促进了提花织物的生产效率,但产品开发时长仍以月计。1922年前后,都锦生创新影光组织法[5],使用双经多纬结构,结合袋织填芯组织和挖花等织造方法,开发了表面可见阴影过渡、色彩丰富、具有浮雕肌理感的杭州都锦生织锦,属纬锦范畴。自此,提花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受到重视,进而可表达更为丰富的色彩。近20年来,数码纺织设计技术及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显著缩短数码提花织物的开发流程。在提花织物全数码化设计的研究范畴内,周赳等[6]提出的规则组织分层组合设计方法,依据遮盖原則可获得全显色、部分遮盖、全遮盖组合结构三类[7]。
本文结合传统纬重结构提花织物及影光组织的形成原理与方法,突破传统细锦提花织物手工设计过程中色彩数及必须在挑花时或意匠纸上调整交织平衡的限制,在组织设计过程中统筹解决交织平衡,规律性地在基础组织上增加组织点,形成满足遮盖原则的单纬渐变组合遮盖结构表层组织库。并由此开发数码化细锦提花织物系列“茶禅一味”,证明数码化组织结构设计可用于仿真与创新传统细锦提花织物。
1 传统细锦提花织物的概念与特征
广义上,宋锦产生于两宋时期,在花色品种特征上与唐时期具有纬锦特征的中原蜀锦高度相似,因此被认为是江南生产的宋代蜀锦[8]。发展到两宋时期的蜀锦已有由经锦过渡至纬锦的特征,自此宋锦产生,但还未成为一类提花织物品种。通过现存明代宋锦文物分析可知,其品种特征与色彩纹饰特征已与当代纹织学所定义“宋锦”大同小异。宋锦在指代一类新品种的同时,也涵盖其时代承袭性,而宋锦单独指代一种提花织物新品种,且被广泛运用于书画装裱、装饰、贡品中,已是清康熙之后[9]。宋锦从皇室走进民间,说明其织造工艺、纹饰风格、产品应用基本定型,属时之所尚。宋锦按照工艺精细、选料优劣、织物厚薄及使用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大锦(重锦)、合锦(细锦)和小锦(匣锦)三类[2]。
推荐阅读:级别高的纺织服装类刊物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传统细锦提花织物数码化创新设计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510/5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