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4-24浏览:次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关系网络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村民的信任互惠关系遭到破坏。乡村治理在转型期内面临内生治理基础薄弱、乡村秩序难以维护、乡村文化式微等诸多困境,致使乡村治理低效无序。乡村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紧密相关,是实现乡村有序治理的重要力量。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重建乡村社会资本,营造乡村文化,推进乡村产业建设,进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治理 社会资本 多元善治 乡村振兴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基础。在古代,中央政府通过层级官僚制加强对乡村社会的行政控制,同时运用儒家伦理道德塑造乡民的意识形态和伦理纲常,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发生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转型危机。学界有关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村民自治、乡村治理模式、乡村治理经验与乡村治理变迁等五个方面。有学者指出,当前农村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完善、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治理亟需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向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转型。[1]在村民自治方面,有学者通过分析发达地区农村的村民自治,发现仅有民主选举难以实现乡村善治,配套的制度安排也是必要条件。[2]鉴于当前社会分层的现实,学者们提出不同的治理模式,其中以“村镇并列自治”模式和“县政、乡派、村治”的治理结构较为典型,前者即村民自治组织直接对接县,镇的自治权和村民自治权相等;后者即县作为国家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乡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专事政务和指导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主要从事村民自治工作。[3][4]同时,基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实践,学者总结、对比、提炼其中乡村自治的新方法、新途径,例如,“枫桥经验”和“八郑规程”的共性在于增强了乡村主体的民主意识,形成了社会治理的认同模式。[5]除截面研究外,也有学者以社会变迁为视角,开展有关乡村治理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理论研究,指出公共性在农村社会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变迁过程,当前农村公共性衰落,重新构建农村社会公共性的关键在于以集体经济为载体、以土地增值收益为媒介和以法制为保障。[6]
实践上看,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内部的社会网络结构遭到破坏,村民之间的关系支离破碎,社会资本匮乏,乡村治理面临内生治理能力弱化、乡规民约失效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个有别于城市的社会空间,乡村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其风俗习惯,使得乡村难以以与城市相同的且标准统一的模式进行治理。乡村治理虽然依赖正式制度,但同时也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影响。[7]乡村作为一个基层自治组织,在行政手段并不完善或难以渗透的情况下,相关政策的实施往往更多地依赖基层社会的配合和参与,因而从乡村内部着手,“由内到外”地把握乡村社会结构及相关治理利益关系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文以乡村社会资本为着眼点,探讨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勾勒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期完善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社会资本: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长久以来,我国传统乡村以血缘、地缘为基础,村民们置身于家庭、村落、宗族、国家等构成的同心圆式的社会网络结构中,大多时候关系融洽。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发生了变化,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村民的集体关联被削弱,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日渐个体化、松散化,社会凝聚力减弱,村庄治理的难度逐渐增加。在现实困境下,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挖掘乡村内生的治理机制,为乡村治理奠定社会基础尤为重要。
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对社会空间的研究之上逐渐发展起来。他认为,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社会结构紧密相关,“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它们与或多或少制度化了的相互认识与认知的持续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8]此后,詹姆斯·科尔曼、弗朗西斯·福山、罗伯特·普特南等学者从不同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当前,学界对社会资本的界定仍然存在争议,罗伯特·帕特南提出的概念相对得到较多认可,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9]这一界定着重强调了社会资本中信任、规范和网络三要素,认为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关键部分,能够产生互惠的规范和信任。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网络关系提供了村民与其他主体沟通的平台,它是内嵌于社会结构中村民与乡村、村民与国家以及乡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乡村治理机制,实际上就是政府、村民以及第三方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坚持以乡村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塑造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利益表达与协商合作机制,使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实现高度契合,进而达到协调各利益主体、促进乡村持续发展的目的。显然,乡村治理和社会资本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资本是乡村有序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共同规范等要素缓解乡村治理中的冲突,推动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正是在此意义上,乡村社会应复归于乡村,按照乡村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与实践逻辑进行治理,而乡村社会资本能够为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粘合乡土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
社會转型期下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村庄社会网络断裂。在传统社会中,囿于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多数村民世代聚居在一个村庄,形成熟人社会。因此,无论是对个人私事还是村庄集体事务,村民的参与热情高、集体行动力强。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乡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乡村原有的关系网络断裂,乡村内生治理基础不断减弱。村民之间的熟人关系逐渐转变为半熟人关系,甚至陌生人关系,村民之间的信任弱化,村民的一致行动力减弱,乡村公共事务治理难度增加。再者,流入城市的乡民,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其行为方式与留守乡村的乡民差异愈发明显。意识行为发生变化的乡民其传统的亲情和地缘意识淡薄,很难合作协调,[10]村级组织内生性合法权威被弱化,乡村治理低效而无序。
推荐阅读:内蒙古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多少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会资本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424/5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