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幸福指数的构建思路及特点分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4-12浏览:

  摘要:幸福是个人的永恒追求,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价值导向。科学准确的幸福指数构建是全面掌握一定地域范围内居民幸福感知的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包含个体幸福指数、家庭幸福指数、社区幸福指数、城市幸福指数和国民幸福指数五个层级的多维幸福指数,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维幸福指数;构建;特点

经济论文发表

  测量幸福指数的重要性是由于居民的幸福感能够带来如健康长寿、社会和谐、公民认同和高效生产等结果。一个理想社会中的居民应当是幸福的、感到舒适的并发现生活是充满意义的,政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从个体角度分析,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评估而产生的体验,强调的是个体处于社会环境中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从群体角度分析,由于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处于不同的国家、民族、阶层、城市、社区和家庭的评价主体,对幸福的感受也会千差万别。系统理论强调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规律性,幸福指数也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系统。现有关于幸福指数的测量指标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在于相关研究分别是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出发所导致的。本研究提出多维幸福指数,具体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区分构建,依据系统理论分别从个体幸福指数、家庭幸福指数、社区幸福指数、城市幸福指数和国民幸福指数五个层级进行测量,以厘清不同层次幸福感的不同内涵和具体测量指标,为后续相关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多维幸福指数具有以下特点:

  (一)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的幸福指数相结合

  综合现有相关研究发现,幸福指数的不同内涵具体涉及个体和家庭的微观层面、社区和城市的中观层面以及国家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个体幸福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对个体幸福感和家庭生活情况进行测评,强调的是从个体和家庭的微观视角出发探寻其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关注其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中观层面的社区幸福指数和城市幸福指数是从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的角度出发,转变社会治理理念,解决社区治理和城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宏观层面的国民幸福指数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以国民幸福感最大化为目标,重塑政府行政理念,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政府由统治走向善治。多维幸福指数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系统,而系统又具有整体性,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构建多维幸福指数,充分考虑环境与系统以及个体幸福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系统全面的从不同视角把握多维幸福指数的内涵,真正实现幸福指数测量的科学与准确。

  (二)个体主观心理感受与社会发展客观指标相结合

  幸福感作为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既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又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研究以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为主,具体涉及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方面。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标,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有综合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才能对幸福指数做出准确而又全面的评价。社会发展客观指标是对社会发展客观状况的综合衡量,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种种社会客观因素无法避免的会对其主观幸福体验产生影响。幸福指数不仅具有感性体验成分也体现着理性认知成分,是一个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影响的指标,必须既要考虑个体主观心理感受,又要考虑能够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客观指标,将偏向理论层面的主观个体幸福感与偏向实际层面的客观幸福指数相结合,避免出现主客观脱节的现象。多维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既考虑个体主观认知感受,又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次的客观评价指标。

  (三)跨学科多领域相结合

  目前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已经对幸福感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研究多聚焦于个体内在因素展开,而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多关注于影响幸福感的外在因素。心理学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个体人格特质等方面;经济学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增长、收入、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经济变量对幸福指数产生的影响;社会学则以社会资本为研究对象,强调社会参与的作用。一方面,幸福指数是一个复杂的关于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体验的测量指标,其所涉及的范围领域远远超过了单一学科的研究范畴,客观上需要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相结合。另一方面,各个学科对幸福感的研究侧重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只有通过跨学科整合复杂的知识领域和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幸福指数的不同内涵。不同层面的多维幸福指数充分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知识,构建了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Lyubomirsky S, King L, Diener E. The benefits of frequentpositive affect: Does happiness lead to succes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5,131(06).

  [2]OishiS,Diener E. Can and Should Happiness Be a Policy Goal?[J]. Policy Insights from the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2014,1(01).

  [3]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01).

  [4]郑方辉.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学术研究,2011,(06).

  [5]劉杰,李继波,黄希庭.城市幸福指数问卷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05).

  [6]陶涛,杨凡,张浣珺,赵梦晗.家庭幸福发展指数构建研究[J].人口研究,2014,38(01).

  [7]牛千,邢占军.幸福指数输出型指标体系探索性建构:基于文献研究及质性访谈[J].南京社会科学,2017,(08).

  [8]郝身永,白艳娟.幸福指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度量指标的适用性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06).

  作者:周希宁

  推荐阅读:探讨国际经济的论文文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多维幸福指数的构建思路及特点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412/5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