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前因条件与组态路径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4-10浏览:

  [摘 要]乡村旅游在我国减贫事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鉴于农户和农家乐在我国乡村社区和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乡村立地的差异性以及农户数量的小样本性,研究提出采用QCA(定性比较分析)来探查农户参与农家乐的前因条件和组态路径。继而,以山东省淄博市平楼村为例,分别使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csQCA(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探索。研究发现:fsQCA求解出了结果为“~参与”的障碍条件和约束组态,而csQCA则识别了“参与”的两个核心条件和5个组态路径,这为提高农户参与度的措施制定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参与”的核心条件与使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筛选出的主要影响因子一致,结论验证了QCA的稳健性,体现出明确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前因条件;组态路径;QCA;农户;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论文

  引言

  乡村旅游在乡村减贫和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和体现。2016年,我国乡村旅游带动了672万户农民从中受益[1];2017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达到脱贫总人数的17.5%,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2]。有鉴于此,2019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将“乡村休闲旅游业”确立为乡村振兴五大产业之一,并提出了提高农民参与度和建立农民广泛参与推进机制的要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从顶层设计可以看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农民、农户和乡村社区的参与水平并个性化精准施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统一认识和必由之路。

  我国乡村旅游在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应有效能的发挥需立足于两个客观实际:(1)农户是我国乡村社区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分配单元,这是我国农村长期的文化传承、环境适应、生产和生活方式沿革等因素系统博弈的结果;(2)以农户为核心的农家乐是我国乡村旅游特有、典型和主体形式[3-4],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计、减少贫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4-8]。这两个客观实际是理解我国社区参与旅游问题的基点,并在顶层设计得到落实。例如,《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贫困人口开办农家乐和扶持农户参与乡村旅游。

  因此,扶持农户参与农家乐以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基本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的农户参与研究多是针对某一区域的案例分析,其中虽有基于抽样调查的定量分析,但有3个问题值得重视:(1)我国乡村中农户的数量往往难以满足一般统计模型对样本数量的最低要求(“小样本”研究)。现有研究经常采取多个乡村抽样调查的方法以获得足够的样本。但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区的实际,以及能否将区域的研究结果应用到该区域的某一具体乡村值得商榷。(2)农户参与的条件和路径多样,现有的定量研究立足于测量影响因子的“净效应”,而对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组合(组态)缺乏解读,难以解答“因子(条件)→结果”的传导路径,极易导致政策制定落入俗套和见仁见智。(3)传统线性方法具有对称性,即如果發现某个因素的增长导致了农户的“参与”,那么推定该因素的减少则导致“~参与”(“~”表示逻辑非)。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导致高绩效的因子与产生低绩效的因子往往不一致,具有非对称性。例如组织衰落与创业失败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学者们发现以往研究企业成长的文献并不能反过来应用到创业失败的解释中去[9]。

  “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中”是一个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出现的前因条件及其组合是复杂多样的,这是典型的“多重并发因果”问题。从集合论的角度分析,“参与”/“~参与”的路径可视为前因条件的组态,有的组态农户选择较多(覆盖度较高),形成了农户参与的主要组态路径;有的组态农户选择较少(覆盖度较低),成为次要路径。然而,无论覆盖度差别有多大,所有组态路径都达成了同一参与结果,这充分诠释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农户参与的小样本性、多重并发因果性和非对称性使得专注于变量“净效应”的对称性研究方法在应对该问题时捉襟见肘,而在小样本组态研究中,美国学者拉金发展出来的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为解决“多重并发因果”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10]。QCA是一种以案例研究为导向的集合研究方法[11],依据的核心逻辑是集合论思想,该方法从集合论的角度观测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并利用布尔代数算法形式化分析问题的逻辑过程,强调通过实证资料与相关理论的不断对话,从小样本数据中建构出研究议题的因果性关系[12]。QCA对样本规模要求不高,在大、中、小规模样本上都可以运用,并在变量主要由二分形式组成的中小规模样本的研究中具备较大的优势[13]。

  QCA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考察导致结果产生的条件组态,着重识别和测量前因条件所构成的组态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定量研究中的共线性问题。因此,QCA带给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远不只是一种技术性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研究逻辑[14-15],将为解决复杂因果关系和增强实践切题性带来革命性的贡献,成为管理学研究的新道路[9,16]。

  基于此,本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平楼村为例,采用QCA来求解农户参与的前因条件和组态路径。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将QCA运用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中,揭示了QCA在探讨农户参与议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ssy set QCA, fsQCA)和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risp set QCA, csQCA)对入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农户“参与”和“~参与”结果的非对称性,提出了使用四分位和散点图进行综合校准的方法,指出不应对fsQCA过分依赖,而应根据样本特征和研究目的灵活选择研究方法。而且,通过使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BLRM)对同一数据进行计算,验证了QCA的稳健性(特别在识别核心条件方面),为QCA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推荐阅读: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前因条件与组态路径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410/5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