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岗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内涵构建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1-26浏览:

  摘 要: 人文素质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文素质内涵构建的问题。人文素质的内涵如何构成,由哪些必要的维度构成,这些构成维度因素的合理性以及应用价值的问题,是人文素质内涵构建的理论基础问题。而人文素质的实施必须找到合理的路径。内涵构建的瓶颈问题就是人文素质内涵维度的必要性及其合理性问题。

  关键词: 人文素质;内涵构建;维度构成;价值

医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概念虽然一直没有形成定论但是却有共识。医生人文素质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医生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专业技能之外的非技术因素泛称为人文素质。要明确定义人文素质概念,首先要界定人文素质的内涵与外延。从人文素质一词的流变看,有一个核心要素贯穿始终。这个核心要素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人始终是人文素质要素的核心。医生人文素质概念的内容是在临床中表现出的对病人的关心、理解、尊重的认知、理解和表达能力。素质一词的内涵其实是在不断地变化的。素质基于知识而表现为能力。人文素质的内涵界定是人文素质研究的原点问题。

  一、医生人文素质概念的特点

  医生人文素质概念是一个虚拟的特定语境下的概念。人文素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对人文素质内涵的界定。有人称之为“元问题”[1],这样说也不为过。医生人文素质是一种应用中的期望的语义,隐含着人们对特定人群的期望。主要是在医疗服务领域中,人们对从业人员寄寓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的实质是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主动的殷勤的关切等。人们把这种关切定义为人文素质。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人们对人文素质外显的浅层理解。因此,从现实以及应用的层面看,人文素质是有现实需要的。这个现实需要就是临床岗位的需要。这样的人文素质概念寄托了人们的美好预期,因此,人文素质这一概念原本是一个虚拟概念。

  人文素质概念也是一个动态概念。人文概念在演变过程中其内涵是动态的。《易经》记载人文概念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最早出现的有关人文的概念。其实人文是指人的思想及文化。而《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实质还是以人为本。为什么对人的重视被人所推崇呢?这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将世界以及许多虚无的东西变成了生活的中心,那么人的地位被削弱,这就引发许多的困扰,因此启蒙运动以后,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被推崇。这种思想是人类思潮从神本转向人本的产物。这就是现代人文主义的源头。而现今对人文素质的关注则是基于人的地位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再次削弱的反弹。

  医生人文素质概念是一个基于临床岗位需要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岗位需要决定了医生除专业技能之外的素质的合理构成。医生在临床岗位中需要对患者有准确的理解、主动的关心、敏锐的判断、精准高效流畅的表达、及时的灵活应对等等。

  既然人文素质概念是虚拟和动态的,那么就可以重新建构。那么,对人文素质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建构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这个概念的内涵建构应该从哪些维度建构,为什么是这些维度?既然人文素质概念是现实中人们的期许,那么,从应用的角度,必然将这些期许融入其中使之成为维度的必须。

  二、医生人文素质概念的内涵构建的维度

  (一)人文素质形成的过程维度

  从人文素质形成的过程维度来说,人文知识是人文意识形成的基础,在人文环境中形成人文精神,最终转变为人文关怀,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2]。人文關怀是医生人文素质的第一要务。人文关怀是什么呢?就是“爱人如己”。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说,建立人文关怀理念的路径有人文知识的铺垫,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的熏陶。精神境界是医生人文素质形成的源动力。心灵是行为之源。从内心对病人表现出的关切、同情是医生人文素质概念内涵构建的基石。医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医生本人必须在心灵层面里进行重建。如何重建心灵呢?知识与性格构成一个人的灵魂。当知识内化到人的思想中去的时候,就成为人的行为的动力之源。从了解病人到关心病人是精神上质的飞跃,也是思想境界缓慢地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文知识的积累,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需要人文意识的建立,也需要人文精神的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也是“将人类优秀的人文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受教育者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的过程。每一种要素,都有相应的路径解决。解决人文知识的方法可以是阅读相关的人文文章、医学生必读人文读本。人文知识能够帮助建立人文意识,但是不足以触动人文关怀的主动性的积极行为。解决人文环境的路径是在环境中得到熏陶。营造人文环境的主要路径有两个,一个是建立传帮带的结对帮扶途径,表现为:在传帮带过程中的职业精神的传导与影响,先进人物的人格魅力的感染以及其事迹的影响;另一个途径是大力宣扬正面的典型,推出一批真正有技术有关怀之心的医生作为榜样。并且将身边的典型事迹以各种形式传递出去。在此基础上可以举办各类论坛、座谈等。

  (二)人文素质形成的要素维度

  从人文素质形成的要素维度来看,人文素质在情境中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医生人文素质概念内涵构建的现实合理性与必要性是基于临床岗位需要。人文素质是在工作岗位上的预期。岗位决定了人文素质的任务性、情境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从岗位的需要来说,医生人文素质一定是具有任务性的特点。这个任务表现在接诊、问诊、术前谈话、解答病人疑问等各个任务中对病人的关心上。因此,人文素质不能只停留在思维与观念的层面,必须与现实对接,必须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必须被人感知、被人衡量,甚至能够有被评价的操作指标。医生的脸色是人文素质的底色,医生的眼色是人文素质的试纸,医生的语气是人文素质的试剂,医生对病人的及时回应是人文素质的风向标。医生的脸色、眼色、语气、回应等,这是人文素质的生动体现。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4]。如何检验这些可以被感知的素质呢?这就引发人文素质评价的指标问题。工作任务是可以分解的。按照事件进展的程序,按照医生接待病人的一次完整的接诊过程来看,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可以分解的。因此,人文素质也是可以在诊治的阶段性中得到序化和分解为步骤的。在技术的操作过程中,技术的客观需要一定要满足病人的主观感受。技术总是可以因为人的感受而被改变和修正。这是确立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处在中心地位的意思,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这是人文素质情境性的具体要求。

  推荐阅读:国内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临床岗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内涵构建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126/5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