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1-26浏览:次
摘 要: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包括两部分: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网络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都存在着解构与重构、共识与断裂、信任与质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增加了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既能有效地推动政治进步,又能破坏政治发展,使政治停摆。加强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身份建设,有效推进宪法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为公民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网络技术建设,防止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极端化。
关键词:身份政治;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尊严
身份认同政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内在尊严与外在承认的诉求认同政治。“对于现代人来说,身份不再一成不变,同时拥有多重身份与不断变换不同身份已经成为常态。另外,随着全球移民数量的激增,移民迁入国的人口比例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频频洗牌,阶层分化持续加剧。这些变化,最终使得身份认同的重心由传统同质群体、主流群体和大规模群体(如民族、国家和族群等)向当代异质群体、边缘群体和小规模群体(如移民、女性等)逐渐偏移。”[1]研究西方身份政治的核心聚焦点是对民主政治的冲击和影响,“身份政治内在于民主精神,扎根于现代性本身”[2]。移民身份、女性身份、族群身份、种族身份、文化身份等从不同侧面和维度对民主政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移民正在夺走我们的国家身份认同这一点的担忧是真正将所有新民粹主义运动统一起来的核心问题。”[2]研究中国身份政治核心聚焦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强调文化身份认同、政治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民族政治身份认同。
个人与组织都具有多重身份认同政治特性,即个人身份政治、组织身份政治、民族身份政治、国家身份政治、文化身份政治、族群身份政治、移民身份政治、价值身份政治、意识形态身份政治等的叠加化。身份政治与身份政治认同互为表里、互相渗透、互相推进。身份政治是身份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身份政治认同是身份政治的内在动力。身份认同政治具有“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比如,既推动了民主政治又破坏了民主政治,既推动了政治信任又破坏了政治信任,既加强了政治纽带又破坏了政治纽带,既加强了政治向心力又破坏了政治向心力。身份政治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化的,西方身份政治意识形态化主要包括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身份政治、民粹主义意识形态身份政治、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身份政治、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身份政治。身份政治意识形态化不但冲击了西方国内的民主政治,而且威胁和破坏了国际秩序。网络既是身份政治认同的重要平台和延伸,又促使身份政治认同发生变异。
网络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从一般意义上说,意识形态身份是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意识形态身份的标志。从特殊意义上说,具有意识形态身份,并不必然导致意识形态身份认同,身份与认同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断裂性和分离性。意识形态身份有外在设置身份和自我设置身份。意识形态身份有真实者、伪装者、伪善者。意识形态身份有真认同和伪认同两种对立的形式。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认同既包括政治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认同,又包括非政治意识形态及其认同。网络是现实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认同的场所。网络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认同既是现实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认同的复制、延伸,又是现实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认同的裂变和变异。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来看,研究身份政治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主要集中于西方和美国,二是仅从身份政治本身展开研究,三是集中于身份政治的边缘化研究,四是把意识形态身份视为身份政治的一个要素或者变量,而非把意识形态身份作为核心要素进行分析论证。本文尝试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视角探讨身份政治认同的解构、重构、变异特性,并尝试提出优化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多重选择路径。
一、网络政治意识形态
身份认同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网络意识形态分为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基于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在中国,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元意识形态。网络政治非主流意识形态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多元政治意识形态。网络政治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都是现实政治意识形态的延伸,因网络具有虚拟性而产生解构与重构的特性,从而形成变异性的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网络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基于网民内在尊严与网民承认意识形态的身份认同政治,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認同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及其身份认同。在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是现实和网络的基本政治身份认同,民主政治是其外化制度认同,自由与民主是其最高阶的价值认同,政治制度和多党政治是现实政治身份认同,多数人裁决是其程序认同。民主是建立在异质性基础上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演变为多党制的不同党派身份认同,或者演变为两党制的不同党派身份认同,或者演变为威权主义之下的一党主导政治的身份认同。西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复杂多变,保守与激进、左翼与右翼、极左翼与极右翼及其意识形态身份互相博弈,导致政治“跷跷板”游戏不断上演。特朗普利用网络推行其意识形态增加了世界的不确定性,让“美国强大起来”的身份认同得到强化。
在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包括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和非政治主流意识形态,二者是现实主流意识形态的延伸。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非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统摄性和控制性。网络非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包括经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但从政治相关性来说,都具有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内在性认同和外在性认同。内在性意识形态认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认同,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外在性意识形态认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注入、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一性认同。身份认同包括内在性认同和外在性认同。内在性身份认同包括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者身份认同;外在性身份认同包括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以及各种政治身份认同,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各民主党派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等。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也是现实身份政治认同在网络中的延伸。从网民的角度来说,发布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不能丢失或者忽略其政治身份,现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要与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相统一、相一致。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身份及其身份认同更具有真实性,这既可以防止网络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身份的变异和伪化,也可以防止与普通网民非主流意识形态身份趋同化。
推荐阅读:党史文苑政治论文投稿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及其路径选择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126/5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