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1-01-11浏览:次
【摘 要】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情况、施展才华进而服务社会的重要一环。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任务息息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研究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使得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作为的人才。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和类型
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有寒暑假兼职、参与志愿工作、积极参与社团以及社区活动三种。
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多种多样、形式丰富,主要有五种类型: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勤工俭学。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是把握素质教育大体方向,做到实事求是,并遵循教学规律,提高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实现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各个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参与的主体具有其特殊性,要采取具有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做到点面结合,确保各个阶段的大学生都被纳入到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之中,并在此基础之上,坚持科学的系统规划方案,在落实时做到分层实施的原则。此外,还要结合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堂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衔接,高效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推进,帮助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实用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当今社会实用主义的不良风气席卷校园,影响了许多学生的思想。许多大学生以功利色彩参加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目的大多都是为了获得发展分、增加获得奖学金的筹码亦或是为了入党做准备。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事件有着积极的认识和态度,但不得不承认,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在获奖和优秀提升过程中“被迫”参与社会实践或获得加分,其内在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利用网络练习报告应付学校,或找单位“盖章”,甚至找印刷店或数码店用“假公章”敷衍;很多校外复印店可以花2元钱购买社会实践报告,开学前一天最多能卖出几千本。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涉及时间、待遇、单位面积和性质,学生面临着较大的选择,一些学生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实践动机不强的心理制约因素
大学生自身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经常通过学校通知或教师动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不透彻,重视不够。他们只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把社会实践提高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水平。目前,大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在真正踏入社会前与社会缺乏联系。许多大学生只关心理论考试成绩,认为书本和课堂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难度。毫无疑问,这也大大减少了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自然也缺乏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即使参加了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教育,也是表面上听话,但内心却强烈矛盾。在社会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中,他们只是随大流,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主体意识不强。
(三)理想和信念淡化,缺乏远大的目标
现代生活正面临虚无主义的冲击。一些大学生钦佩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没有期望和要求。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现实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认同,以至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淡化现象。在政治理想方面,政治理想淡化倾向明显,对待各种政治理论漠不关心,甚至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危机;在人生理想方面,过于注重物质享受,追求享乐主义,放弃了以往艰苦奋斗精神的理想追求;在道德理想方面,从以往的奉献主义到现今的实用主义。受到各种拜金主义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高度崇尚所谓的利己主义,诚信意识十分淡泊;在职业理想方面,高校大学生更注重经济价值以及权利价值,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过客心理”,采取消极的等待和观望生活的态度,理想信念的弱化越来越普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心理准备不足,实践意识淡薄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他们没有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但心理并没有做到完全同步。一方面,由于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受到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环境以及多元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遍影响。此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个体对外部环境,包括环境、生活、交往群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大学生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认知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就导致了他们想要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但是他们的行为结果却相反,导致了不安和内心的痛苦。有的学生甚至试图逃避与现实的冲突,变得消极颓废、悲观失望。舒适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缺乏心理准备,实践意识淡薄。
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研究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
各个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過程中应当把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之中,加强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于可以避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走入功利主义的陷阱,踏踏实实做实践,同时避免大学生陷入理想虚无主义,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在逐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目前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把当代大学生培养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毫无疑问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相关主旨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之中,使之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只有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得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之中坚持理想信念,对社会做出有利贡献。
推荐阅读:大学生网贷危害论文适合发表的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路径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1/0111/5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