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12-30浏览:次
摘 要:家校衔接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衔接制度政策支持缺失、双向互动衔接机制缺乏、家校沟通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平台和组织建设,加强思想观念引导,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家庭;断裂;衔接
一、家校衔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减少大学生教育盲区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内容,以专业、年级、班级为组织形式,有计划地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各种有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观观、道德观教育[1],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倾向、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它在内容、体系、职责上具有规范、普遍、稳定的特点,常常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如情感需求、人际交往、爱情观念等,容易形成教育盲区。特别是升入大学后处在“断乳”期的大学生,个性化需求更加强烈,这时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父母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与子女沟通的同时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和引导会涉及到大学生学业、生活、交往、情感、娱乐、婚恋等方面的内容,使高校集中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宽度和广度都得到拓展,能有效填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二)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增强大学生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高校与大学生互动的纽带,只有恰当运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才能和大学生建立起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必须讲求针对性,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通常是从整体上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理论灌输、实践锻炼、榜样示范、比较鉴别等方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尽管高校一再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事务繁忙等原因,高校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點、实际思想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差异,因人而异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针对性教育。而父母对大学生子女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经历、情感意志等特质了解最为深入,对其思想状态的微妙变化能精准察觉,家长可以直接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或及时将孩子的思想变化告知高校教师,并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开展教育。
(三)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形成大学生教育的正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党组织、共青团、社团、家庭、社区、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其他各种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一致的,有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有时则不尽一致甚至对立和冲突,需要协调和整合。家校有效衔接的建立,能够自觉地消除家庭和学校在思想和认识上的差异,消除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避免不同教育主体力量的相互抵触,利用并强化其中的积极因素,使不同教育主体的影响协调统一起来,同向发挥作用,形成大学生教育的正合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断裂及其根源
(一)断裂表现
1.制度政策支持缺失
我国一向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先后颁布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意见、纲要,如《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教育法规与政策对统筹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但是这些法规政策都是宏观方面的指导,且多数注重的是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育,缺乏针对高校教育和大学生家庭教育衔接的可操作性政策制度,也缺乏高校和家长间协作的具体权责细则,高校大学生家庭教育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主管家校合作事宜,社会也鲜有组织对家校合作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家校合作处于自发、松散状态,导致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难以落实。
2.双向互动衔接机制缺乏
高校与大学生家长沟通的途径,主要有传统方式和新兴方式两种。传统方式如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电话联系等;新兴方式是利用网络通讯,如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微信好友、QQ好友等方式。从形式上看,家校沟通的途径比较多,但是,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沟通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以学校、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沟通,家长很少有信息反馈。在校园开放日、家长会这些传统沟通方式中,家长基本都是被动参加而很少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家长微信群、QQ群也仅仅在学生刚入校一个月左右比较热闹,之后就形同虚设,其作用也局限于供学校发发通知、家长相互攀谈之类,家长很少在群里向学校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至于微信好友、QQ好友,由于家长人数众多,辅导员和老师很少把一个个家长添加为好友,即使添加为好友,也很少联系。电话则由于通话时间短,很难进行深入沟通。
3.家校沟通不足,信息不畅
目前,高校与家长大多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进行联系和沟通,如学生违纪违规、多门挂科、出现心理疾病、面临学籍处理及其他突发事件。平时家校之间基本不沟通交流,据调查发现,只有不到20%的家长曾与子女所在高校的老师联络,将近 60%的家长在子女升入大学后,没有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过,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教师不知晓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家长不知晓学校的教育管理安排及学生的在校表现。一旦学生出现严重问题,家校往往相互推诿,继而发生矛盾或冲突。
推荐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思政课相关的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衔接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1230/5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