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12-21浏览:次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内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理论体系,发现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有效措施,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元人种志方法的七大步骤对12项原始研究进行综合集成,构建国内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因素体系。研究围绕“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得到了重要因素,如社会维度下的影响因素为教育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提升信息素养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元人种志 信息素养 影响因素 大学生
当前大数据时代已来临,它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工作、学习、生活。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对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愈发重视,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目标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对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面对海量信息,培养大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和方法不断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本文以CNKI中国内学者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围绕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元人种志方法,明晰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使高校在教学改革基础上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国内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1 研究综述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首先由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此后其他学者逐渐对信息素养进行界定,研究角度及内容也逐渐丰富。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是1989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养是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需要信息时具有确认、寻找、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ALA不仅提倡把基于资源的学习作为信息素养的基本教育模式,还针对该模式提出图书馆员应把学校教学目标当作自己的职责的理念。次年,信息素养国家论坛成立,以“提高全球信息素养意识,鼓励各种信息素养活动开展”为宗旨,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交流与合作[1]。
直至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创立“大学生研究图书馆奖励计划”并荣获当年ACRL教育分会教育创新奖,Kendra Van Cleave称赞图书馆奖励计划的设立为评价和促进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全新模式[2]。此外,英国也增强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成立独立机构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发布《高等教育信息技能意见书》,分析了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内涵。21世纪初期,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NZIIL)与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协会(ALIA)颁布了信息素养框架,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3]。该框架对信息素养的标准进行详细划分解释,并给出了一定指导建议,标志着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模式逐渐趋于成熟。
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基于国外的研究基础上来进行探索,以翻译、总结相关文献为主。同时,部分高校响应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号召逐渐开展信息检索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術快速发展,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素养相关研究的数量也大幅增长,如罗辉认为信息素养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是对传统图书馆教育的深化和拓展,不仅包括传统教育,还涵盖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观念等。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将信息素养纳入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工作中,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和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发布,该体系是我国第一份较为系统的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4]。2008年,教育部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提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同时指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35个知识点。2015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更是明确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作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
推荐阅读:图书与情报好发表论文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国内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1221/5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