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规律”视角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轨迹的审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11-28浏览: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承担屯垦戍边、维稳戍边使命历史使命,集党政军企兵民于一体的特殊社会组织。兵团历经成立、撤销、恢复、发展、改革的变迁史,体现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用的发挥,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新时代背景下,从“三大规律”的视角分析兵团的发展轨迹对于深化兵团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兵团;中国共产党;三大规律

兵团建设

  兵团承担着屯垦戍边、维稳戍边的历史使命,是党中央治理边疆、治国安边的重要战略布局。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兵团的战略地位、职责使命的新要求,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

  一、兵团的成立、撤销与恢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需要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和本质的联系。[1]任何政党想要长期执政,在控制和行使政治权力过程中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执政也不例外。兵团的成立、撤销与恢复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执政实践中总结与反思如何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下探索执政规律的真實写照。纵观兵团成立、撤销与恢复过程的实践证明,兵团的存在与否都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重要决策,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巩固我国的西北边防,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兵团的成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实行屯垦政策是常见方法。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面对国民党残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泛突厥主义分裂活动以及土匪叛乱等外部威胁,面对百废待兴的农业和薄弱的工业基础、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 社会秩序亟待改善等内部问题,结合新疆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成立兵团,开启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篇章。兵团肩负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在新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兵团人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无边戈壁变成了万亩良田、茫茫荒漠变成了美丽绿洲,创造了新疆农垦发展史的辉煌;兵团人怀着“祖国需要即我家”的赤胆忠心且守边关且屯田,在剿匪平叛、打击三股势力等危难面前勇敢上前,自觉担负起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保护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兵团人用青春、汗水、热血和生命,逐渐形成了兵团精神,成为推动兵团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2.兵团撤销是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需要

  兵团的成立和撤销同外部国际环境的关系不大,通过对比分析兵团成立和撤销时的国际大环境,可以发现兵团的撤销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发生以后,兵团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摧残破坏,出现了无政府主义的治理性危机,如党政机关处于半瘫痪状态,各项制度被批判、被废弃,工农业生产进入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使得兵团各项事业遭到极大损失。为了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综合考虑国际背景、兵团现状的基础上,参考新疆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党委的建议,决定将兵团改为农垦总局。兵团撤销以后,原兵团单位的工农业生产总值、粮食生产总量、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严重破坏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兵团有利于新疆屯垦戍边、维稳戍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疆各项事业发展与进步,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兵团恢复是发展新疆经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兵团撤销后,屯垦戍边、发展经济和维护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削弱。[2]1981年8月,邓小平视察新疆石河子垦区,在充分肯定兵团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果断决策恢复兵团。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加快了兵团恢复的进程,1982年6月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兵团恢复庆祝大会。兵团是生产建设兵团系统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成就最辉煌和唯一保留至今的特殊社会组织。兵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的发展壮大,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久治安、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以及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再次印证了邓小平恢复兵团决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二、兵团社会发展契合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3],肯定了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中所做的贡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佐证。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动态适应是兵团社会发展的逻辑主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并不意味着落后的生产力对应落后的生产关系,发达的生产力对应先进的生产关系。按照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基本逻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动态适应的,而不是刻板、机械的匹配。[4]因此,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落后生产力与高级生产关系的结合,也可能会出现发达生产力与低级生产关系的匹配。从现实来看,兵团实行兵团、师、团三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形式和政治工作制度的保持,同时牢牢抓住发展生产的中心任务,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兵团作为一种“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的特殊体制,正是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动态体现,是马克思关于生产领域变革特殊情况的演绎,是符合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逻辑的。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兵团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轴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七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遇到过困难、经历过波折、面临着改革,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成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批批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响应号召投身边疆,一代代兵团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架桥修路、垦荒造田、兴修水利、发展工业、建设新城的各项事业中,开垦了万亩良田、修建了百座水库、建成了大批现代化国有农牧团场、发展了基础工业、盖起了一座座军垦新城。兵团人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融进了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谱写了新中国军垦事业的新篇章,注定成为中国历史重要篇章。兵团人创造兵团发展历史的过程也成就了自己,孙龙珍烈士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边关军民奋勇抗争、不计牺牲、誓死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马背医生”李梦桃用几十年的辛勤努力实践着大医精诚的誓言,“塔河五姑娘”彰显的勇气、勤劳、智慧与顽强等无数个人的社会价值在建设兵团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3.兵团精神是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实践的结晶

  意识是社会的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产物。兵团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兵团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具体社会实践关系的必然产物,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兵团精神实践主体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即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个人品格、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追求。兵团精神是在兵团人在与恶劣的生态环境、复杂的历史人文环境、严峻的战略安全环境、多变的社会实践环境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黨的屯垦戍边理论、社会经济形势、科技与交往关系、国家意识形态等时代条件具体化、实践化的产物。兵团精神作为兵团文化的核心,是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的先进的思想品格、崇高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规范,成为激励着兵团事业继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生产力的发展是很重视的,逐步形成了一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运用,兵团事业的发展无不与国家最高利益、边疆稳定和繁荣、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屯垦戍边的大业紧密相连,是兵团的建设者们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摸索兵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果。

  1.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是兵团的政治生命线

  历代中央领导都十分重视新疆工作,把兵团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5]恢复兵团建制说“兵团恢复起来却有必要……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新贡献。”[6]兵团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7] “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忠实地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8]“60年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9]历代中央领导人关于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要论述,这既是对兵团的战略地位和时代使命的深刻阐释、充分肯定,更是对党的屯垦戍边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2.兵团的“三大功能”、“四大作用”、“五大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凝练

  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新时期兵团工作定位要求的高度概括,总结了兵团探索屯垦戍边事业的基本经验。兵团作为新疆经济建设的突击力量、保卫国防的后备军、新疆稳定的重要因素、汉族人民支援兄弟民族进行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10]充分发挥了经济建设、巩固边防、维护社会安定和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三大功能”、“四大作用”、“五大任务”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的基本要求、更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更好履行特殊使命的着力方向。

  3.兵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兵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兵团成立以来通过改革寻求发展动力、活力、红利的现实写照。正是不停地改革,才有了过去屯垦事业辉煌的兵团,才有了今天事业生动局面的兵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兵团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深刻变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兵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遭遇尴尬与困境,要求我们在把兵团体制的优势集约发挥出来的同时,对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加以改革和完善,这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通过全面深化兵团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对兵团屯垦戍边、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认识,深化对新疆工作总目标重要性以及发展形势的认识,深化对现阶段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战略的认识,破除兵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加快推进兵团改革与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本刊编辑部.1981:兵团恢复[J].兵团建设,2009(12):49-51.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4]王琳,马艳,张思扬.改革开放40年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现实路径与理论机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20(06):4-17.

  [5][8]王崇久,黄宏.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0、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53.

  [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料选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7.

  [9]马林,冯骏.“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习近平同志兵团考察纪实[N].兵团日报,2017-5-8:1.

  [10]王相坤.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轨迹看中央高超治疆智慧——兼谈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兵团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推荐阅读:兵团建设城镇化建设论文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三大规律”视角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轨迹的审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1128/5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