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化特性媒材对视错觉空间的营造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10-19浏览:

  摘要:本文针对粒子化媒材的特殊性质和视错觉建筑、景观小品存在的重要意义,研究粒子化媒材在视错觉空间中的应用规律。首先简单介绍视错觉空间的形成原理和粒子化媒材的概念及重要性,然后从建筑主体与环境的不同连接方式入手,归纳总结营造视错觉空间的方法,最后针对材料的透明性、导入性、交叠性等特性分析经典案例,探究粒子化媒材在视错觉空间营造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粒子化;特殊媒材;视错觉;消隐

艺术论文发表

  空间视错觉艺术是一种奇妙的环境设计形式,是利用光线、材料、角度等因素,使人们实际看到的物象与以往的视觉经验大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形状视错觉、动静视错觉等二维平面视错觉,还包括虚实视错觉、范围视错觉等三维立体的视错觉[1]。粒子化是稳定、凝聚状态的对立面,正如隈研吾所说,“粒子化就是凝聚的反转”[2]。粒子化特性媒材即具有轻盈、灵活性质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材料,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使人、建筑、环境三者紧密联系、友好互动。这种用材料使建筑更加灵活甚至消隐的设计手法,从艺术性的角度而言就是对视错觉空间的营造。

  1 以主体与世界连接的不同形式营造视错觉空间

  使建筑与世界相连接的媒介有两种,一种是地面,还有一种是框架。

  1.1 用地面连接主体和环境营造视错觉空间

  建筑与环境通过地面连接,即规定好建筑的基地范围,仅仅通过地面确定空间。这种空间营造方式模糊了建筑的边缘,打破了建筑的封闭性,弱化了建筑的存在感,将人、建筑和世界有机连接在一起,从而营造出消融于环境中的视错觉空间。

  隈研吾的水玻璃旅店设计受到陶特的建筑与环境融合设计理念的影响,采用地面连接方式,用透明的玻璃构筑了一个隐形的、没有造型体存在的建筑空间。以水底(海底)为基地,在水深约15厘米的水底贴上深绿色的花岗岩,这样在人的意识中,水底和建筑的存在感就消失了,依旧是一片摇曳的水面。玻璃的透明性使建筑的体量感消失,但玻璃本身由于含有铁、锰等元素,不可避免有一定绿色的偏色,这种偏色比较明显地表现在玻璃的边缘处,使得人们在远观水玻璃旅店时,除了不透明的屋顶,对于建筑的主体部分只能看到几条模糊的竖向绿线。透明的玻璃和海水颜色的大理石都是具有视觉消隐性的粒子化媒材,它们营造出一个主体“漂浮”在水面上的视错觉空间。水面作为建筑,海面作为环境,主体与环境就这样和谐自然地连接起来。

  1.2 粒子化框架建筑营造视错觉空间

  建筑与环境通过框架连接是指以框架的形式圈定建筑,由墙体、窗户等构成生硬厚重的隔断。这种连接方式明确地划分了建筑边缘,因此极易造成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割裂。现代建筑大多以这种形式存在,但是如果对框架建筑进行粒子化处理——使其与以地面为媒介的建筑相结合,就可以利用粒子化媒材的特性,改变框架建筑笨重沉闷的造型体结构,营造出亦真亦假、虚实结合的视错觉空间。

  意大利艺术家Edoardo Tresoldi(爱德华多·特雷索迪)设计建造的迪拜世博会意大利馆就是运用粒子化框架建筑的方式,使建筑的主体与复杂的环境紧密联系。建筑下半部分以框架连接主体与外部环境,容纳了展馆的所有的实用功能,然后在这个实体底座上构建了一个半透明的连续性外壳。艺术家利用了金属线网结构通透、轻盈的粒子化特性,营造出了一个具有漂浮感的拱顶外壳,使建筑主体以一种模糊的状态温和地融入环境,使身处环境中的人们产生分不清室内还是室外的视错感,同时也消减了大体量建筑的笨重感,虚实结合,使整个空间更加灵动轻盈,宛如梦境。

  2 粒子化媒材的作用和性质

  2.1 视觉消隐——粒子化媒材的透明性

  利用媒材的透明性营造视错觉空间是一种常用的手法。透明是只有部分遮挡的现象,在透明中可以看到两个事物相互重叠,我们可以透过遮挡物看到被遮挡物。阿恩海姆把透明分为了知觉透明和物理透明,如网结构、玻璃、蒸汽等都属于物理透明物。“当一个物理透明面的形状与被遮挡面的形状一致时,就看不到透明”[3],反之想要达到若隐若现的视觉消隐效果,就要使物理透明面和被遮挡面的形状不同。粒子化媒材所具有的物理透明性使其可以营造出有趣、微妙甚至带有混乱感的消隐型视错觉空间。

  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由600多块菱形的透明的玻璃和金属网架构成,坐落于法国卢浮宫广场。玻璃和金属网架的物理透明性使整个现代的建筑形态自然融合于卢浮宫古典建筑群的环境之中,古典与现代就这样以温和友好的方式和谐共存、融为一体。玻璃上映出建筑、水池、天空的影像,同时水池又折射出建筑、天空的影像,混淆了空间的界限,营造出视觉层次丰富而不拥堵的视错觉广场。

  此外,“林盘梦网”是麦稞文化创意公司设计的一个互动景观小品,小品的主体材料是同样具有透明性的织物(如图1)。这是一个支点看似轻松随意,实则充满规律和秩序的爬网装置,其支点和网的布置呈对称的形态,非常安全和稳固[4]。爬网装置位于一片大草地上,网材料的透明性和灵活性并没有被破坏村庄原有的形态,钢柱结构将整张网向上抬起,青草在网下生长,原有的树木也被保存了下来,真正做到了环境友好型设计。网结构的透明性使这个现代景观小品没有突兀感,仿佛会随时蒸发一般,轻盈地漂浮于草地之上,橘黄的颜色则使其不会完全隐形于环境之中,远观之下,其黄色的网结构仿佛连绵的金色山丘,以一种平和消隐的姿态和整个环境完美融合。

  2.2 視觉拓展——粒子化媒材的导入性

  具有高反射性、能产生镜面效果的材料,可以产生拓展空间的视觉效果,配合恰当的角度和光线,甚至可以使映射出的图像重复多次,使原本并不存在的视觉影像看起来似乎合理,空间视觉上的多次重复也可以使观者产生更广阔和深邃的体验感。具有这种特性的粒子化媒材又可分为自然媒材和工业媒材,其中水、冰等属于自然媒材,镜面、抛光金属等属于工业媒材。这些媒材可以将周围环境导入自身,起到“隐身”的效果,材料的反射性和折射率越高,导入性也就越好。利用粒子化媒材的导入性设计视错觉作品的案例有很多,比如万花筒就利用了镜面的导入性,把3面镜子以一定角度放置,根据光学的镜面成像原理,使单个物象反复成像。

  推荐阅读:文化艺术研究杂志什么级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粒子化特性媒材对视错觉空间的营造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1019/5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