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保障体系的创新路径与主要内容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10-14浏览:

  摘 要: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将健康管理与社区体育有效融合,并保障其实施需要构建和完善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社区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内涵进行界定,提出注重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结合、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并从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六个方面,初步构建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旨在完善相关领域理论体系,为未来实践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健康管理; 社区体育; 保障体系;

体育教育论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社区体育作为促进我国居民实现健康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1]。健康管理引入社区体育正处于萌芽阶段,我国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逐步开展提供运动处方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服务,可使民众由被动治疗疾病变成主动管理身体健康,发展社区体育“互联网+”、提升体育活动效果、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科学健身意识,努力向健康管理、科学评价和医务监督的层次转变[2]。因此,如何将健康管理融入社区体育,建立和完善其保障体系并进行实施,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指导人们科学锻炼,并通过健康管理、体质监测、运动能力测评、运动风险评估、体育健康教育、运动营养干预等方式对人群克服“亚健康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

  1、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了健康路线的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顶层制度设计,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有了明确的发展规划。但对如何更好的发展社区体育,暂时还没有建立组织保障、制度法律、服务措施等保障体系。

  1.1、 资金投入相对缺乏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偏重于竞技体育,公共财政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投入不足,体育事业的资金来源单一,制约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造成了我国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构建速度比较缓慢,构建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引入不够[4]。并且我国现有的国民健康体系更侧重医疗卫生,在加强医疗卫生建设的同时,忽视了体育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1.2、 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由于各级政府对社区体育保障体系的认识不足,在构建过程中未能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得社区体育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结构方面缺少相应的依据和规范[4]。我国多数社区体育政策忽略了社区体育的本质属性和居民健身的实际需要,缺乏可操作性。另外,社区体育需要体育、城建、规划、教育、民政、信息等多部门共同协作,政策的不完善导致社区体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按照政策的要求得到落实。政府、社区、居民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缺乏现实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造成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居民意见等都不甚了解,同时普通民众对这些政策、法规实际出台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制定的政策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政策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5,6]。

  1.3、 资源配置不合理、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对社区体育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了社区体育建设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改善社区体育现状[7]。但我国社区体育起步较晚,缺乏早期规划,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和城市规划不合理的老城区,社区可以提供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就直接导致社区体育的发展受到影响。社区体育具有公益性特点,其发展主要依托于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我国社区体育资源配置主要以政府供给为主,企业、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投入不大。虽然社区体育有部分资金源自社会企业的赞助以及慈善机构的补给,但十分有限,缺乏足够的场地设备器材等支持,其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4、 缺乏健康管理、科学化程度低

  随着国家对大众健身的重视和推广,普通民众的健身意识逐年增强,尤其是老年人,更成为我国大众健身的主要人群。现行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组织融合程度不高,没有系统化的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缺乏医学监测与指导,对运动量缺乏量化控制,导致健身效果不明显[8]。由于缺乏健康管理,运动科学化程度较低导致社区体育发展进程缓慢且效率不高,这也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5、 社区体育指导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城市大部分社区目前还缺乏具有普及性、专业性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和组织有一部分由专门的老师来指导,但大多具有专业性,比如民族舞、拉丁舞、健身气功等。另外一部分,比如参与者众多的广场舞、交谊舞、踢毽子,甚至是爬行、单双杠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大部分都是自发性的,由业余的体育爱好者来组织和教学,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督促机制,参与者普遍年纪又较大,这种情况就导致体育活动的质量不高,体育运动效果不佳,甚至由于运动方式不恰当、运动强度过大而引起运动损伤,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且个体差异较大,必修有专业人才进行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才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和效果。

  2、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创新路径

  2.1、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内涵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期望每一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不仅身体上健康,心理和社会关系都要健康。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社区体育、医疗的投入,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和健身路径;社区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干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组织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际关系,建立融洽的社会联系。结合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内涵为:通过社区体育和社区卫生组织高度融合,整合现有资源,为不同类群居民提供公益性、全面性、服务性、保障性以及系统化、多元化和平民化的社区体育服务,注重引导社区体育指导员向社区健康管理师转变,建立健康管理体系,以运用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来提高科学化锻炼水平和进行体育健康行为[8]。

  2.2、 注重社区体育和社区卫生的结合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运动及体力活动缺失,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慢性病患者井喷式的增长,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沉重负担,甚至有可能转化为公共健康危机。在生命全周期过程,如何发挥体育与医疗健康促进的协同效应,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9]。社区体育服务和社区卫生组织都是居民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可以促进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组织紧密结合,使体卫两大组织形成资源互补,从而大大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水平,同时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化健身水平,促使社区居民更深入的认识、理解体育并参与其中,提高人们科学健身的意识,避免盲目锻炼影响自身的健康。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对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社区居民的患病风险和死亡率,减少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减少政府和个人的医疗支出,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每个家庭的和谐健康。

  2.3、 多元化服务体系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高涨,社区居民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社区体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社区管理、制度实施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过去以政府为主的投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社区体育的现实需求。通过构建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创新模式是最佳的路径选择[4]。因此,政府在今后社区体育和健康管理产业中需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理念,通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配套制度供给、政策保障等主导社区体育创新发展模式的建立。政府指导和资助,社区内学校、体育服务企业、社会体育组织等提供人力和场地资源,社区和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共同管理和发展,社区居民参与与协助。通过这种创新模式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体育公共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构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完善的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保障居民均等参与社区体育的基本权力[10]。

  3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主要内容

  结合国内研究成果从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优化资源供给建立满意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加强体医结合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培养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经费保障服务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图

  3.1 、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

  为构建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应以“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针对区域性特点,立足现实调研,研究出台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范体育服务市场,为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11]。建立健全的健康管理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包括法律依据、机构设置、运行保障、价值定位、监督评价、补贴奖励、行业自治等各方面。法律依据指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社区居民的健身权益进行落实和宪法保护;机构设置指通过政府协调和沟通来完成社区体育、社区卫生、体育服务企业、社区内学校、社会体育组织等的有效合作,使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实现高度的开放与共享[12];运行保障指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网络平台等设施配备以及保障社区体育服务的经费投入;价值定位指社区体育的本质是福利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要保障社区居民享有健身的权益,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监督评价指对社区体育服务项目设置和服务质量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补贴奖励指政府为提供体育服务者,包括社区内的学校、体育服务企业以及社区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经济补贴,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构建文明社区的活动中,评估体育服务者在此过程中做出的实际贡献;行业自治指尊重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自治行为,保障社区体育组织的自由发展[5]。

  3.2、 优化资源供给,建立满意度较高的基础设施

  政府应不断加大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根据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社区居民的人口密度、健康服务需求、地理交通,同时综合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公园、体育场馆、社区体育设施等)对基础设施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建立社区体育与附近学校、体育服务企业等资源共享体系,促进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另外要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系统,以身体基本情况、疾病及医疗、体质健康监测、体育健身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生活服务等为支撑,建立信息丰富、跨部门的社区体育在线健康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集远程医疗、远程健身指导、生活服务、健康档案管理等为一体的优质服务。促使社区体育与社区医疗形成资源共享,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在实际发展中应更多考虑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建设社区居民急需的场地器材、设施及网络平台,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投入政策和配置机制,实现社区体育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13]。通过各方努力逐步建成功能齐全,城市社区全覆盖、社区居民满意度较高的基础设施。

  3.3 、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要求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服务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法,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加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上下联动、公共服务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等机制创新,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需求,为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保障[13]。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建立健康档案,对社区居民的身体基本情况、疾病及医疗、体质健康、运动能力、运动风险、运动营养干预及效果数据进行档案管理,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及运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社区体育服务;医疗服务,做好社区居民医疗的前置和后延,对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早期人群及时进行运动及营养干预,降低患病率、延缓病程并降低死亡风险,对重病出院和残疾人群做好身体及心理康复,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体育服务,发放体育教育宣传册、开展体育讲座、体质健康测评、运动能力测评、运动风险测评、提供运动营养处方、科学健身指导、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和比赛;生活服务,对接有资质的医院、康复机构、家政、超市、企业商铺等,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医疗、养老、家政、康复运动、生活物资配送等服务[14]。

  3.4 、加强体医结合,建立健康管理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对健康的重要性。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政府需加强医疗卫生和体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发展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市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并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把社区体育与医疗卫生服务融为一体,为实施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体制及制度保障。在社区成立“科学健身基地”,通过具有医学和体育专业知识的社区健康管理员,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运动医疗、运动处方的运用和健康促进,促进全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3.5、 培养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意识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社区体育需要具备组织管理、一定的医学基础、运动科学、运动营养、运动损伤防治、运动康复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和指导能力,现代网络知识等体育专业人才。因此针对现如今社区体育人才的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人才培养。(1)在培养全科医生的基础上,加强其对体育健身指导知识方面的教育,掌握必备的运动、营养、康复、训练等体育知识;(2)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课程制度、加强医学和运动处方方面的知识;(3)各高校调整社会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等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鼓励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出具备医学和体育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具有完善的、长期的合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下,可以加强高校、企业和社区的人才共享,给予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完成相关科研和人才培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必定可以满足当下社会的健康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健康服务。

  3.6 、完善经费保障体系

  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扶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并进行资源统筹,逐步完善社区体育的设施建设。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分配规定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社区体育协会拨款;建立社区体育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源,通过企业、私人、海外人士赞助的形式提供资金保障;鼓励社区体育组织、民间社团通过活动组织、广告赞助、演出等形式自给自足。通过以上几种形式构建社区体育经费保障服务体系,丰富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形式,建立社区体育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构建是促进健康管理和社区体育有效融合,保障社区居民公平健身合法权益,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民心工程。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入社区体育,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完善保障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全面性、服务性、保障性以及系统化、多元化和平民化的社区体育服务,建立健康管理体系,运用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来提高科学化锻炼水平并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世界范围内的冠状病毒疫情对健康管理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发展思路。我国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和有效的社区防疫措施是分不开的,社区是管理国民健康的基层单位,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可行的,未来还需要在模式的构建、执行和保障方面结合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邢中有,杨明.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2):53-58.

  [2]刘静.健康中国:转变健康管理模式,打造全程关护系统[N].中国经营报,2016-01-04(B11).

  [3]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01).

  [4]黄健,曹军,黄义军.“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3):295-299。

  推荐阅读:小学体育职称论文发表在哪个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区体育保障体系的创新路径与主要内容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1014/5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