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9-24浏览:次
科学顾问是具有专业科学知识并熟悉咨询业务的专家,主要为决策者处理社会、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事务提供独立咨询。在文学艺术领域,科学咨询并不常见,因此,影视行业也少有科学顾问这一岗位,甚至提起来尤为陌生。然而,对于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科普影视创作而言,科学顾问这个岗位却是不可或缺的,对保障节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科普影视工作近20年的实践和经验,尝试论述科学顾问对科普影视创作的重要作用。
一、科学性是科普影视作品的首要衡量标准
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普界先贤就把衡量科普作品的质量标准归纳为“思想性、科学性、通俗性、艺术性”,简称“四性”[1]。几十年过去了,尽管科普创作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要评价一部科普作品的优劣,无论是图书、影视还是电子软硬件产品,“四性”的标准至今都没有过时。
其中,科普作品的思想性集中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内容之中,通过主题所表达的思想给读者积极健康的教育。同时,科普作品具有思想性还应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例如,该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了10项“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而第二十六条则对面向少年儿童的出版物做了进一步的强化[2]。而科普作品通俗性和艺术性主要是对表达形式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强调作品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四性”中最需要严格把控的是“科学性”。如果在一部科普作品中掺杂了错误的科学理念,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是违背科学原理或科学精神的,那么这部科普作品的总体质量就应该被判定为不合格,若不将问题彻底解决就不宜与观众见面。也就是说,对于科普作品来说,科学性具有“一票否决”的决定性作用。要判定作品科学性最大的困难在于,科普作品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千差万别,即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任何顶级科学家,也只是在他所擅长或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具有相对的权威性。
那么,科普作品的科學性靠什么来把控呢?尤其是对于科普影视作品来说,其科学性该怎样认定呢?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科学顾问的作用,充分发挥科学顾问的审查把关职能。而且,正如前文所述,科学技术的门类繁多,因此只能根据每一部科普影视作品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单独聘请科学顾问。
二、科学顾问岗位的必要性
为什么科普影视作品一定要聘请科学顾问呢?这是由科普影视的生产特点决定的。
(一)创作环节多,工序复杂
几乎绝大多数科普影视作品都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它需要通过撰稿、编导、摄像、特技、解说和后期编辑等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才能生成,仅靠一两个人完成的科普影视作品很少。而在这些团队成员中,不大可能要求所有岗位的人员都是影片所涉及的具体科技领域的内行,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影视作品在科学上的不严谨甚至差错。
相比之下,文字类的科普读物却大多数由作者个人或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作者群来完成。这些作者往往本身就是专家,至少也是这个领域的内行人。比如一本讲解心血管病预防知识的图书的作者或主编,可能本身就是一位在业内颇有建树的资深医生;介绍大棚种植技术的作者,可能他自己就是一位在农业科学院研究温室栽培的专家。他们所撰写的科普读物,只要不脱离自己的专业范围,一般说来,就不大可能出现重大的科学性差错。当然,某些涉及学科范围比较广泛或者超出作者本专业的文字类科普作品,有时也需要聘请一些学科专家来审读把关,但这与科普影视作品中的科学顾问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异。
(二)缺少科学背景过硬的撰稿与编导
一部科普片从策划到问世,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比较关键的两个岗位是影片的撰稿和编导。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少有学科专家熟悉影视创作规律并掌握影视方面的专业语言,因此多数科普影视作品的原稿(文学本或分镜头本)都不是出自学科专家之手。此外,很少有影视编导具有科普影片内容所涉及的相应专业领域的学科背景,也很少有编导在几年甚至几十年间只专注于拍摄某一科技领域的节目。因此在脚本及成品中出现某些科学性的疏漏甚至差错就不可避免了。
以下谨举几个审片记录中顺手拈来的例子。例如,在一部关于食用方便面是否健康的作品中,提到方便面中“加了抗氧化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据业内人士解释,由于方便面中所含水分极少,非常有利于长期保存,生产厂若再额外使用食品添加剂来保鲜,实属多此一举。再如,一部介绍我国自主研制的绞吸式挖泥船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科学性问题,例如说“天鲲号千里之外的排泥口成功排出碎岩”就相当荒诞。而有关资料表明,天鲲号的最大排泥距离达到创纪录的15千米,而且世界上还没有一艘挖泥船能够把泥沙直接排送到“千里之外”。笔者认为,在科学的严谨和文学的浪漫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科普影视从业者除了确保科学性正确之外没有第二个选项。还有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在另一部以通信技术发展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中,说“小鲁班来到了一盏孔明灯前,他用火镰点燃里面的蜡烛,孔明灯飞起”也是错误的。尽管古代的孔明灯燃料找不到确切文献记载,然而也应为一种自重小而点燃后发热量大的燃料,且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用现代的蜡烛是无法使孔明灯升上天空的。蜡烛的用途主要是照明,因此其自重较大而点燃后产生的热量太低,不足以烤热孔明灯里面的空气。现在制作孔明灯,推荐的燃料往往是固体酒精,原因就在于它的自重较小而在燃烧时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热。其实类似这样带有实验性质的作品,作者和编导都应该亲手实践一下,而绝不能靠“想当然”。
据笔者统计,在中国科技馆组织社会单位生产的科普影视作品中,设立有科学顾问岗位的还不到10%。为了保证作品的科学性,中国科技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审查,最大限度地杜绝了科学性差错。然而,事后补救远不如未雨绸缪,应特别强调科普影视作品创作团队中科学顾问岗位的重要性。为此,一部科普影视作品在立项之初,在考察编导人选时应纳入科学顾问岗位。
推荐阅读:有线电视技术影视论文投稿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科学顾问对科普影视创作的作用探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924/5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