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索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8-08浏览:

  摘要:世界遺产保护与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与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原则,总结提出遗产综合展示、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发展三个层次的遗产利用方式;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特色小镇为例,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在石鼓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确立“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的规划主线,重点实行“四个统筹”的规划策略,包括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在保护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遗产资源三个层次的利用,从而实现石鼓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长江第一湾”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特色小镇;三江并流;长江第一湾;石鼓镇

文化遗产论文

  引言

  世界文化與自然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自然科学、艺术美学的精品瑰宝;世界遗产地的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及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从国际趋势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已经从消极保护和绝对保护,走向积极保护和相对保护[1];最新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年)》新增了“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指引[2]。另一方面,近年来遗产地也出现了错位开发、超载开发等现象,导致遗产地“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等诸多问题,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

  特色小镇是近年来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为研究案例(后简称“石鼓特色小镇”),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探索如何在统筹协调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石鼓特色小镇培育创建。

  1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与利用方式

  1.1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既是评价遗产价值的重要标准,也是保护遗产的基本原则[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等国际公约均对其有明确规定。本文重点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原则进行探讨。

  对于自然遗产,“真实性”强调保存自然生态原生环境的真实性,禁止外来植物、生物物种的引入等。“完整性”强调遗产及特征的整体性,遗产的生物物理过程和地貌特征应相对完整;应包括保持遗产美景所必须的关键地区;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素;必须具有足够的规模,包含能够展示长期保护其内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的必要因素[4]。

  真实性与完整性密不可分,真实性是核心,完整性是真实性的必要保障。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保护遗产的突出普遍性价值,是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与前提。

  1.2世界遗产的利用方式

  针对世界遗产利用,2015年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在第19条提出了明确要求:“世界遗产存在多种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方式,其生态和文化可持续的利用可能提高所在社区的生活质量。世界遗产的可持续使用,应确保其突出普遍性价值(OUV)的保护,完整性与真实性的保护,支持对更大范围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和鼓励所在社区公众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作为遗产可持续保护、保存、管理、展示的必要条件”[2]。

  结合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研究[5-8],本文根据遗产地空间层次与保护利用强度,将遗产利用方式总结概括为三个层次:依托遗产本体的综合展示、依托遗产地缓冲区及外围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遗产地及辐射区域的联动发展。

  1.2.1依托遗产本体的综合展示

  遗产利用的第一个层次是依托遗产本体的综合展示,包括遗产观光、科普教育、遗产研究等,是对遗产的突出普遍性价值的直接利用方式。遗产展示是遗产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指出:“遗产的有效管理包括对申报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的短、中、长期措施。[2]”

  遗产的综合展示,在空间上多以遗产核心保护区为主体,兼具遗产缓冲区及外围区域。在内容上,不仅包括遗产及其环境的遗产要素展示,还应包括遗产地演变过程、发展成因等各个时期的历史信息展示,以及遗产地相关社会群体的历史环境展示。在方式上,应突破单一的静态展陈,采用综合的、多维度、全景化的展示方式;针对自然遗产,其展示方式主要包括标识标牌系统与全维科普讲解体系展示、实景观测基地展示、经典科考线路展示、遗产主题博物馆与相关文化设施展示等。同时,应注重将AR、VR、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与遗产展示相结合,增强遗产展示的互动性与体验性。

  1.2.2依托遗产地缓冲区及外围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

  遗产利用的第二个层面,是依托遗产资源、在遗产地缓冲区及外围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是对遗产衍生价值直接利用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遗产地核心保护区内具有严格的保护要求,不宜进行规模化设施建设;此外,缓冲区的产业发展引导,是遗产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指出,“规划管理采取整体综合的方式对指导遗产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也可确保其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方面得以维持。这一综合视角不局限于遗产本身,而是包括所有缓冲区和更广泛的背景环境……对更广泛的背景环境的管理关乎其发挥支持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作用”[2]。

  因此,应依托遗产地缓冲区或外围地区,充分利用遗产地的品牌价值,吸引产业要素与资金流的规模化聚集,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打造遗产地服务基地或旅游特色城镇,为遗产地提供公共服务、旅游服务、人才与资金支持等。在产业方向上,立足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根据本地资源条件与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择发展第一产业的旅游农业、林业与畜牧业,第二产业的特色农产品与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制作业,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构建以旅游业为引领、具备完善产业链要素的特色产业体系。

  1.2.3遗产地及辐射区域的联动发展

  遗产利用的第三个层次,是以遗产地为中心,根据产业发展乘数效应,向缓冲区及更大范围外围区域进行扩散、辐射,从而带动遗产地及区域层面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是对遗产资源衍生价值间接利用的重要方式。

  乘数效应是指从区域经济的理论看,推动型产业依靠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旁侧联系产生扩散效益,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遗产地间接衍生价值对区域的产业乘数效应主要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实现。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制造业,以及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关联,其直接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9]。此外,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直接创造及相关拉动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世界旅游组织发展的报告指出,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因此,应统筹构建遗产地外围区域的城镇乡村与遗产地的联动发展机制,实现遗产资源衍生价值的充分利用。

  推荐阅读:国际博物馆文化遗产论文投稿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808/5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