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7-18浏览:次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和OECD国家200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程度,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方法,重点就中美之间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融合度指标对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美国融合度指标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明显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同样明显,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度指数要显著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融合度指数;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明显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据此,笔者提出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传统制造业;产业融合;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
一、引言
当前,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改进升级传统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互动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明确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帶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在学术界,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夏杰长和倪红福[1]认为,服务业和工业自身特点发生了根本变化,服务业与工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进行界定后,Zheng和Sally[2]认为,作为经济“粘合剂”,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它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软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对此,王如忠和郭澄澄[3]通过对北京、天津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增加值样本数据的比较和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也是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郝一帆和王征兵等[4]研究发现,人世以来,生产性服务业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就对城市的影响而言,金晓雨[5]认为,在中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了城市生产率。Kozar[5]在对美国制造业的转移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通过使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技术,处于现代经济增长的最前沿,而商业服务业的复杂性使其日益成为知识型大都市经济的主导驱动力。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究竟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唐晓华等[7]通过采用灰色GM(1,N)模型测度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演化发展程度,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来实现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反映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刘维刚和倪红福[8]利用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作为融合指标,认为二者的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Hemila和Vilko[9]、Li和Gao[10]、周静[11]与李超和张哲[12]将研究的切入点从二者的融合角度展开,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与制造业藕合,不仅促进了自身发展,而且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
已有研究大多采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融合互动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等进行了分析。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利用国际数据尤其是国际比较方面的研究尚存真空,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切入点。本文的创新和边际贡献主要在于:一是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详细测算了世界范围内主要经济体在此期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为本文进行跨国比较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重点对中美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二是在实证环节,利用OECD数据对产业融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跨国面板实证研究,填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空白;三是在回归模型的选择上,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模型的内生性,使结果更可信。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智能制造、柔性生产、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早已司空见惯。宣烨[”]认为,就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演化历程来看,发达经济体的实践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高度依附转向相互支撑,进而转向发展引领的演进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全球生产的日益碎片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基于成本的考量,将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则占据并专注于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由此形成了一个联系日益密切的全球价值链,并深刻地改写了以制成品贸易为主的全球贸易格局。在这种分工体系下,发达国家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制造环节。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是否掌握全球价值链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又常常是通过发达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设计、金融、商务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的。
推荐阅读:制造业自动化是北大核心期刊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效应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718/5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