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6-22浏览:次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又名成长心态、成长型心理定向,是“性格品质力”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德沃克团队的研究成果,是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的思维模式。作为一名教育者,教育中引入成长型思维,首先收获的是自己的成长,其次鼓励孩子看到希望,坚信进步的可能性,这犹如阳光洒在他们心田,滋养他们的心灵。
一、背景与目的
1.基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任务。
2.基于改进学校德育方式的需要。我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除了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初二、初三年级我校以心理班会、心理团辅活动、心理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太仓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挂靠我校,就我校而言,重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是学校德育发展的需要,也彰显我校鲜明的德育文化特色。
3.基于学生成长和家长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可以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4.基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际需要。加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心理品质的需求,也是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有效渠道,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尝试着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开发学生和家长“成长性思维”,使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实现“三位一体”构建发展“成长性思维”的策略研究,从而形成家长和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理解努力对成长的作用,在面对挫折时,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价值与意义
“成长型”思维是被公認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学习上,还包含情绪、态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度的决定力。在美国,大多数学校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渗透这种思想。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显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发展“成长性思维”的策略研究有着丰厚土壤,但也暴露出研究的缺失。付国秋指出当前积极心理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积极心理学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操作模式。
根据青春期学生的教育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寻求发展“成长型思维”的策略,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理论探索。
三、行动与实践
我们通过问卷星的形式,针对家长群体设计了书面问卷,了解到家长层面存在以下一些困惑:(1)家长对“成长型”思维知道得较少;(2)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极端;(3)大部分家长对如何表扬孩子缺乏深入了解。通过对心理社团学生以及班级部分学生的口头调查,了解到学生群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小部分学生个性较强,代际沟通存在问题,对于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与指正,不能坦然接受;(2)一些学生缺乏积极挑战的心理,得过且过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内;(3)有部分学生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小部分学生甚至直接说:老师,我天生就是笨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探究。
1.学校层面策略。通过实践,形成特色鲜明的成长型思维活动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初一年级每班选择2-3名成绩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社团活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成长型思维,同时我们也结合思维导图和专注训练的课程,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依托学校心理名师工作室团队进行活动研讨,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我们还注重平时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通过平时的表现,结合期中、期末调研信息,进行“我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的立体评价体系,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最后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成长型思维活动的课程体系。
2.学生层面策略。首先,通过班会课引入成长型思维的概念,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接下来设计以目标、时间和情绪管理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比如设计以“目标”为主题的班会,我们引入生涯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分解大目标,形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且关注他们实现目标的过程,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能力。通过时间管理的班会课,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己统筹时间的能力。通过情绪管理的班会课,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作用,并且通过现场体验,让学生明白积极语言暗示的力量,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领悟努力付出肯定会有收获的价值感。
其次,通过“名人效应”提升坚毅能力。我们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制作“名人”手抄报,在挑选材料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名人”的失败经历。对于特别优秀的“名人”,我们引导学生去关注从默默无闻到成功,他用了多少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挫折?他有想过直接放弃吗?他用了什么办法去应对?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明白,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很多努力的付出与坚持。
第三,对学生设定高期望。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得出如果期望能够让老鼠变得更加聪明,那么认为孩子会因为老师的期望变得更加聪明,也是有道理的。我们给孩子设定高期望,并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这些期望的潜质。
3.家长层面策略。德沃克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让2组学生进行搭积木。第一组学生出来,他表扬学生真聪明;第二组学生出来,他表扬学生努力搭积木的过程,告诉学生真棒。等到第二轮再开始搭积木的时候,2组学生发生了变化,第一组的学生会挑选一些相对简单的积木,第二组学生挑战难度更高的积木。所以如何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表扬要具体明确,并且重点表扬过程,比如他的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等。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这段时间我发现你的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而且这次你课外阅读的作业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你点个赞。”
我们通过开设系列家长课程,招募家长,以工作坊的形式设计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体验改变家长认知;家长群里转发一些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文章,让家长深入了解成长型思维,自己先成长起来。通过这些策略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与孩子一起成长便是最好的养育,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先成长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家校携手为孩子营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校园和家庭氛围。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引入“成长型思维”概念,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资源,指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从而发展学生和家长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成长型思维训练[M].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
推荐阅读:心理学报编辑部咨询邮箱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发展学生和家长的成长型思维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622/5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