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6-20浏览:

  【提要】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语用失误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无法根据语境明白语义的深层次内涵而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针对此类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留学生处理“语用失误”的相关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达成语言学习的目的,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语用;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交际论文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语用学者JennyThomas提出——“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听话人不能从说话人的话语中理解其真正用意。”。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语用失误是听话人无法理解说话人话语中的真正含义而发生误解等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本文将从语用失误的类型、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影响、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应对语用失误的相关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产生的语用失误等相关问题。

  一、语用失误的类型

  根据Thomas的二分法,语用失误的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语用失误,一类是社交——语用失误。

  (一)语言方面的失误

  1.语音这一类型的失误主要体现在说话人因语气、语调等不当,使得同一句话的语义有所差别。例如:你是一个好人。留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将这句话变为升调,形成反问语气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种语调、重音等方面的失误大多出现在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中,是较容易纠正的一类语用失误。2.词汇汉语中某些词汇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尽管字面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词汇本身存在的一种较为模糊、会变化的联想意义会有所区别。例如,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时会说:这是我的爱人。如果对方是韩国人可能就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呢?这是因为,在汉语中爱人指丈夫或妻子,是已婚后的称呼,但是在韩语中爱人却指称未婚恋人。这便是同义词汇在联想意义上不同带来的语用失误。除了联想意义的差别,一些同音异形异义词语也会引起语用失误——汉语中“十八”“四百”的发音在韩语中是骂人的话。

  (二)交际方面的失误

  1.交际的具体内容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人们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在一定场合交际时的言语内容会有所差别。在某一文化中人们习惯交际的话题很有可能是其他文化中人们试图避免提及的内容。在跨文化交际课中,曾经有这样的案例:中国同学和留学生在路上遇见了,中国学生很自然地问到“你吃饭了么”“你去哪里”,留学生同学则表示非常惊慌,会因中国同学对其隐私问题如此好奇而产生不适。这些均为各民族在一定场合对谈话内容存在不同看法所导致的语用失误。2.交际的时机两人对话、多人会话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合作式社会活动,开始说话、中间沉默、结束对话的时机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比如中国人在交际中通常会使用沉默表示赞同、支持、尊重、思考等等,但有的时候留学生则会因为对方的沉默感惊慌不安,无法理解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3.交际的方式中国人“好面子”,说话比较含蓄,避免单刀直入式的说话,而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往往会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交际方式的差异可以追溯到不同文化追求整体和谐和个性突出的不同上来。中国人往往在拒绝别人的要求,会说“我再考虑一下”“等会我再给您回复”。如果听话人是中国人,那么他会比较轻松地理解说话人并不想要接受自己的请求或者条件,会比较识趣地结束这个话题,进入下一个话题。但如果对方是一个外国人,尤其是非东亚文化圈的外国人,则会认为这件事情还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于是过一会再问一下对方是否考虑清楚。

  二、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主观原因

  1.外国人母语文化的干扰其实,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语用失误是必然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的特性,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说话人和听话人交际的失误。不同个体之间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外国人在自己本国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必然会形成本民族相对固定的价值系统、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等等。例如,中国人倾向于合作原则,西方人通常倾向于个人原则。在语用中体现为,当一个错误发生时,中国人会表现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将错误归结于自己的身上,但西方人会选择维护个人利益,认为独特自我的存在才是根本,中国人的这种牺牲意识是不必要的。正如上文所言,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出现是三观、思维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2.留学生存在文化认同矛盾盛炎曾经说过:“外国人学习中文时,必然要调整自己的文化态度,以便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但不管他们怎么调整,总是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为主,以中国文化为补充,理解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差别,他们的外国人身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除非他们被中国文化所同化。”换言之,母语文化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实现完全的“文化同化”非常困难。如果是在考试的时候,他们看到语用方面的问题也许能够正确回答并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让他们时刻牢记,避免此类失误还是有困难的。

  (二)客观原因

  1.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编写的局限性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尤其是在非汉语语言学习环境中。而现在很多汉语教材中,存在一些文化词汇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一些词汇的意思随着时代的改变已经由中性变为贬义,例如“小姐”“弟弟”等词语;一些新型词汇,例如“支付宝”等词语并没有较为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若教师仅拘泥于现有教材的编写情况,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同汉语母语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便会发生语用偏误情况。2.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对于语用失误的关注意识较弱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果往往是以HSK考试通过率或者其他较为“功利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会更侧重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语言技能的教学,而忽视词汇、语句使用情况、范围等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较弱,即便他们学会了大量的词语、句式,却并不明确在何种场合、针对何种对象、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是最为恰当的。除此以外,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于保护学生自尊心以及为鼓励学生开口说话等考虑,对于一些并不是特别妨碍交际的错误会选择回避,认为听话者能知晓说话者的大意即可,但长此以往便可能导致学生在语用方面产生“石化”等不良现象。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对语用失误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消除文化偏见

  留学生长期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交际上的冲突,出现语用失误等情况也是十分正常的。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适应外来文化的能力,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使其尽可能避免母语文化的影响,将学生从“被动的听话者”变为“主动的说话者”,提高学生的开口率,在较大程度上实现语用移植,在思想层面上消除自身对外来文化的偏见,灵活应对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语用问题。

  (二)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克服文化迁移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负面影响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启发学生们的思维,促使其了解并熟悉中国的传统习俗与文化观念,注重问答的生活化、中国化,但同时也需保证其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的基础上,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这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目标,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教材的编写以及语言能力的测试应当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学习中文时所产生的语用失误不尽相同,提高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实用性,实现教材的国别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可以从教材整体编写情况入手,设计出语用的相关内容,例如一个词语、一句话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语用意义的展示,让学生构建一个较大的框架。除此之外,语言水平、能力的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导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学会将此类测试、考试的功能从简单的语言知识的检测转变为语用能力的测试,适当地、循序渐进地增加语用能力的考察内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导向。四、小结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语用教学足够的重视。明确语用教学的分类以及产生的原因后,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语用失误问题加以正确引导,最大程度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真正学习到中国文化在运用中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吕文华、鲁健骥1993《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1期。孙德华2006《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调查研究》,《语言文字修辞》第4期。

  推荐阅读:文化艺术研究杂志什么级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跨文化交际下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620/5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