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6-10浏览:次
〔摘 要〕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半叶,湖南一地涌现出许多开一代之先河的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黎锦晖不仅在艺术创作层面对当时的“新音乐”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并在教育層面实践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之理念,成为现代中国音乐舞蹈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将黎锦晖的成长背景与艺术实践置于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地域文化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成长及其艺术创作理念与湖湘地区的学脉文风之积淀,晚清以来湖湘之地民主思想启蒙,以及当时兼容并蓄的社会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湖湘文化;黎锦晖;艺术创作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半叶,湖南一地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如田汉、欧阳予倩、黎锦晖、黎锦光、吕骥等,立足于中西之文化交汇,面向古今之时代变革,为中国表演艺术开一代之先河。其中,黎锦晖不仅在艺术创作层面对当时的“新音乐”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并在教育层面实践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之理念,成为现代中国音乐舞蹈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当前对黎锦晖的研究着重于从学科角度论述研究其贡献,如《中国歌剧史》《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史》等等中对黎锦晖贡献的论述;或是从个人成长背景对黎锦晖进行全景式的评述,如孙继南教授的《黎锦晖评传》等。将黎锦晖的成长背景与艺术实践置于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地域文化之中,会发现其理念与湖湘地区的学脉文风之积淀,晚清以来湖湘之地民主思想启蒙,以及当时兼容并蓄的社会文化生活血脉相连。
一、晚清湖湘地区教育的转变与黎锦晖的艺术成长历程
黎锦晖,字均荃,1891年生于湖南湘潭县晓霞镇石印乡白竹村,在兄弟姐妹十一人中排行第二,其中有八位兄弟对中国的语言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创作、地质学、工程学都有巨大贡献,被称为“黎氏八骏”。黎锦晖的族祖黎樾乔为清廷御史,祖父黎葆堂是前清举人,曾作桂林知府,父亲黎培銮为晚清秀才,但愤于朝廷腐败而隐居乡间,曾与齐白石过从甚密。黎锦晖出生与成长的环境是清朝末年,彼时洋务运动虽然在政治上已走向末路,但其兴办的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开办的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的西洋先进科学技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晚清中兴之臣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湖湘人士,为暮气沉沉的大清吹进一股清新的风气。而后,维新实权人物陈宝箴曾出任湖南巡抚,推行新政,支持维新领导人之一,同为湖湘人士的谭嗣同在湖南办时务学堂,刊行《湘报》,“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于是,这个富庶而文脉悠远的湖湘大地,迎来了“三千年之未有变局”,也为晚清民国时期,各行业精英大师的涌现提供了既有传统滋养,又有新生机勃发的时代生态。
湘潭虽地处内陆,但有清以来一直是湖南经贸中心,号称“湖外壮县”。石浩曾经总结清代湘潭富庶的六个表现:“其一是社会富庶,生活水平较高;其二是商业发展领先于省内其他州县;其三是传统交通、邮政比较发达;其四是手工业历史悠久;其五是湖南早期金融中心;其六是湘潭文风炽盛、科第称盛。”湘潭文风之盛,“书院恢宏,全县举人参加清朝历届会试,共中进士80余人,列湖南诸县之前茅。”然而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兴起之后,湘潭的教育从传统的儒家教育开始向近代教育转型。可以说这是奠定黎锦晖日后走向“国语运动”,走向以音乐开展国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以湘潭、长沙等地为代表的城镇中均有官学、私学以及大小不一的书院。黎锦晖从小便进入父亲聘师专设的家塾(亦属私学一类)诵习四书五经。尽管这类经典在晚清的时代背景下显得“致用”较少,但却给黎锦晖打下了良好的文学、汉语言根基与素养。尤其是经典诵读中所养成的语感以及对音韵的敏感,为日后谱曲填词打下了重要的“基本功”。
黎锦晖出生地湘潭自南宋年间便有私人书院,其求学之地长沙更有岳麓书院名扬天下。黎锦晖15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的昭潭高等小学堂的前身即是昭潭书院。一学期后又考入了一所完全的新式学堂——昭潭初级中学,并在中学里学习了乐歌课。而后,黎锦晖进入长沙高师求学,当时乐歌课师资匮乏,他还兼职为“单级师范教练所”担任乐歌课教师。
民国时期乐歌课包括了舞蹈的内容。“民国时期较早出现的一部舞蹈教材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 由王季梁 、孙掞编译的 《舞蹈游戏》,这本译自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 发表在民国二年(1913年)的书 , 在例言中明言本书所编之次序, 适合于学校教授, 循序渐进, 以便记忆, 兼可供教师学生之参考。可见当时, 游戏舞蹈已进入学校教授课程, 社会已有教材需求。” 现在虽无确切资料显示,黎锦晖在昭潭初级中学及长沙高师是否曾经学习过舞蹈,但他确实感受到了舞蹈的健体、美育功能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游戏性质”,可以寓教于乐,这为他日后在儿童歌舞剧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剧中游戏、表演,奠定了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黎锦晖的成长历程与湖湘教育在晚清的转型几乎同步。一方面,他从传统的教育中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在还未来得及形成思维定式时,便进入新式学堂,接受了维新运动甚至是革命的思潮。“血气方刚的黎锦晖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学校进步师友的影响下,曾热烈的向往着革命新时代的来临,并曾自命为‘革命党’,反映出一种可贵的爱国民主思想。” 这一成长背景为黎锦晖日后的教育思路,甚至对他投身音乐舞蹈教育,创作儿童歌舞剧以推动国语运动,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晚清民初湖湘地区流传的民族民间乐舞与黎锦晖艺术创作
湖湘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黎锦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不仅接触属于雅乐体系的祭孔仪式,还有昆曲、湘剧、花鼓戏等等戏曲。“我童年玩过古琴和吹弹拉打等乐器,也哼过昆曲、湘剧,练过汉剧、花鼓戏……十岁起,每年祀孔两次,参加习乐习舞……看花鼓戏时,也曾参加过演出。” ①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黎锦晖从小就有着参与乐舞活动的丰富经验,这为他日后从事乐歌教育及音乐创作提供了经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湖湘地区不仅流传着湘剧、花鼓戏等本土戏种以及本土民歌,还有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流传的昆曲、汉剧,湖湘地区城镇的乐舞生态更趋向于兼容并蓄的状态,有本土特色,也有一定的文化交流。
推荐阅读:文化艺术研究杂志什么级别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晚清民初时期湖湘文化对黎锦晖艺术理念与创作的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610/5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