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6-05浏览:

  作者: 吴海青,锁凌燕

  摘 要:依据CHARLS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量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考虑时滞效应的情况下,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下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对家庭收入较高群体的劳动力供给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新农保;养老保障;劳动力供给;异质性;“催化剂”效应

老年服务

  一、引 言

  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国家财政和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保障水平也在逐年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够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会产生收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生产方式变革,民生问题与发展效率问题也更为突出。一方面,目前农业人口仍然占据中国总人口的40%①以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建立时间晚、保障水平低,存在福利欠账,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福利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由此得出社会养老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使之能够在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的同时,与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相契合,意义尤为重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于2009年开始试点,2012年在全国推广。根据中國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以下简称“CHARLS”)数据,在试点和推广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保率不断上升,至2013年达到74%。而农村居民的劳动力供给时间逐年减少。本文以农村为研究视域,讨论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及其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针对社会养老保险对中老年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Feldstein(1974)最早在其拓展的生命周期模型(Extended Life Cycle Model)中提出社会养老保险会对老年人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1]。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放松了模型中的强假设,得到了社会养老保险会促使提前退休的结论[2-6]。在实证方面,有学者对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7-11],以及对南非、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进行的研究[12,13],都认为社会养老保险会降低中老年人的劳动力供给,促使提前退休。

  目前,国内有关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研究大部分为实证研究。程杰(2014)利用四川省成都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力

  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14]。其他研究大部分都采用了CHARLS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源,并将新农保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比如,张川川等(2014)认为“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15];解垩(2015)通过CHARLS 2008和2012年的两期面板数据分析,指出“新农保”这种补助强度不大的外部干预政策并没有在短期内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和福利产生影响[16];周云波和曹荣荣(2017)的分析发现,参加新农保不会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不同年龄段(以60岁为分界线)群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17];黄宏伟等(2014)则不仅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异质性,还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地区的异质性[18];刘子兰等(2019)的研究结论认为,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这种影响对年龄越大的劳动者越不显著[19]。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针对新农保对中老年人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研究数量较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多只关注了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力供给的当期影响,对滞后期影响的研究较少;其次,大多只给出了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关于这一结果对整体农村经济的影响,没有从实证角度做出解释。因此,本文在研究当期影响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滞后期影响的分析。同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家庭收入的异质性分析,从实证角度论证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新农保对农村不同收入中老年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011-2013年,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保状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化,这就为研究新农保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式的研究契机。

  针对类似的政策效应评估问题,为减少其内生性偏差,国内外学者一般会采用工具变量法(IV)、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断点回归(RD)以及双重差分法(DID)等进行研究。与其他方法相比,DID的操作更为简单,对样本量需求较少,且不需要寻找工具变量,因此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针对新农保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研究中,Giles等(2011)也采用了这一方法[20]。

  DID方法的原理是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政策前后二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对比,得到该政策的影响结果。本文DID的实验组为2011年没有参加新农保、2013年和2015年参加了新农保的农村中老年人;对照组为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均没有参加新农保的农村中老年人。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在政策前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可以得到参加新农保的影响。

  推荐阅读:实用老年医学杂志能发表职称论文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605/5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