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6-05浏览:次
作者:刘立燕 宋捷羽
摘 要:武汉存在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未能实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及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从找准定位;政府牵头设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基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应用场景;聚焦关键产业;支持部分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为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营造遍地开花的营商环境以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武汉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营商环境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生产性服务业是用知识、技术为其他产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是制造业的“大脑”和“翅膀”。因其较高的技术进步水平以及较强的集聚能力,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也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必然路径。
2020年年初的疫情为经济发展投下了沉重的阴影。在暂停键即将取消的时候,本文尝试探讨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办公、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武汉和湖北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和经济复苏的若干思路。
1 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武汉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联合发布的2018年武汉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8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4.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6.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长21.2%,科技服务业增长20.1%。已形成形成商贸、物流、金融等三大千亿产业板块。
然而总体来看,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比重、结构、规模、融合程度偏低,带动和辐射能力有限等问题。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科技服务、工业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
(1)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按照武汉制定《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业名城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6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达60%左右,現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0%左右,当前我市的服务业比重尤其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占比仍然偏低。
(2)结构不合理。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仍然集中在传统行业,2017年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房地产占第三产业比重为35.66%;2019年武汉市服务业100强的数据显示,入围的商贸、物流和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企业占据了48席;仅有4家软件企业、7家通信类企业和15家咨询设计类企业入围。互联网、信息与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优势。
(3)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低,缺乏行业领军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市2406家软件企业总产值约972亿元,同比增速21.8%,增速居全国前列;但其中百强企业总产值仅占全市软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近1/4,显示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多数企业对于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尚未占据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由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资本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导致先进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端服务供应商十分稀少,跨企业、跨行业的对接与推广受到很大限制。
(4)与制造业尚未形成深度融合。根据我们一项对武汉上市公司的研究,武汉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均值仅为7.04%;服务业上市公司服务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高达91.15%。表明平均来看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和服务业制造化程度都相当低。除烽火通信外,对数据较好的几家企业的深度研究显示,其制造业和服务业板块关联度低,无法起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作用。
按照我市打造“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个国家级新基地,着力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尚不能匹配我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生产性服务业对相关产业的支撑不足。目前武汉市制造业竞争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研发、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乏力。
如东风汽车公司近年来非常重视智能制造,但由于过去的软件开发工具基本是租用的国外软件产品,成本高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汽车生产后的相关数据采集、测试及标定等高端服务业务,也只能由国外机构提供。东风公司的案例表明基础开发平台的缺失对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服务产品开发、数据挖掘与利用等衍生产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5)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企业规模、行业集中度以及与制造业融合有限等因素的限制等,武汉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有效辐射和带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
2 推动武汉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是区域中心城市的主导功能之一。如上海重视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国际航运、物流等,正在着力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深圳重视信息服务产业、创意产业、物流产业、金融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体系化、数字化、品质化、个性化、平台化、绿色化、国际化、集中化、普惠化和跨界融合十大特征。
(1)做好顶层设计,找准发展定位,将武汉打造成功能强大的中部地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明确了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中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应立足武汉,服务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辐射华中乃至全国,致力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荐阅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述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推动武汉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605/5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