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4-02浏览:次
[摘要]该文从分析科技馆科普研学的模式入手,探讨了科技辅导员与科普研学导师的关系,论述了科技馆科普研學导师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与素养,以期为推动科技馆科普研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研学 科普研学导师 核心能力与素养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一、科技馆科普研学的模式
科普研学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开展科学普及类研究学习活动的科普教育新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和科学普及创新的有效形式。科普研学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融合,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科学素养。评估一项科普研学活动优劣的标准包括:这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能指导实践探究过程;是否做到了不仅重视了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了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对青少年科学抱负的培养;是否真正把科学研究精神、科学思想与方法植入青少年的心中。
我国科技馆科普研学活动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探讨如下。
(一)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开展的科普研学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7年9月出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也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综合实践和学科课程应通过在活动中设置探究、服务、生产、体验等方式和内容,锻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提炼研究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为基础。”
科技馆是以科学普及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综合实践类活动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走入科技馆的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也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团体在设计和开展科普研学时的必选内容,这对科技馆科普教育项目的开发和科普教育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科技馆展览和教学资源进行的科普研学,是科技馆积极主动应对社会需求而拓展出的新的科普教育内容和形式,包括科技馆基于展品、基于生活情境和对接学校课标自主开发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课程科学实验表演、科学互动游戏等;还有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资源,将这些资源引进科技馆设计开发的体验、实践项目。丰富的科普探究、动手实践、多感官体验内容,使走入科技馆的青少年,不但可以在科技馆参观、听解说,而且可以在丰富的研究内容中,实现书本知识与科研实践的深度融合。XUEHUI学会2020年第2期2020年第2期浅谈科技馆科普研学导师的工作内容及其能力要求XUEHUI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开展的科普研学活动,不仅为社会研学需求提供服务内容,更是日益成为科技馆日常科普展教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特色科普研学旅行
科技馆的展品除了反映物理、数学等基础科学知识的展项外,还有关于古代科技、航空航天、海洋科学、生命健康、生态环境,以及高新科技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有些研学课程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借助展品就可以全部完成,但有些课程却需要结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才能取得好效果。此外,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资源开发的研学课程,也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在科技馆内实施。因此,科技馆除了立足展厅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以外,也会自主设计开发走出科技馆的科普研学旅行项目。
科技馆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和线路时,注重将地域人文与科普资源特色同馆内的科普内容、社会现实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围绕现实探索其中问题,激发学生的原创体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江苏科技馆开发的研学旅行项目“寻访明文化”,就是围绕南京“明文化”这个主题,以跨学科、多角度的方式探讨南京的历史文化,并对南京的历史、人文、物理、建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研学活动中通过带领学生对明城墙、明孝陵无梁殿、阳山碑材等进行实地考察探究,以及在馆内进行基于科技馆力学方面展品为教具,开发关于物体受力、结构搭建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和动手实践课程,实现对历史文化建筑与结构力学、材料学相关知识关系间的了解,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探究心,为学生提供社会认识、历史认识、自我认识的开放学习方法和空间,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四川科技馆开发的关于探究自贡井盐开采的研学旅行,也是围绕馆内自贡井盐开采设备模型与物理学相关知识,探究馆内课程与自贡实地考察相结合来实施的。此外,科技馆开发的与动植物、航空航天、海洋科学等主题有关的研学项目,也都会采用馆内课程与馆外实地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科普研学旅行中,事物、山水、草木均可以成为教育主题和内容,研学路上的课堂就涵盖在旅途之中[1]。
科技馆开发的科普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不仅包含了对科技馆馆内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馆外相关资源的拓展,它是一个系统设计的教育目标框架,这样的科技馆科普研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科普研学模式的拓展和提升版。它的实施需要促进各方面、各环节的对接与融合,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1]。由于科技馆在基于展厅科学普及研究活动中积累了认识理解课程的构筑原则、实施框架、组织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又长期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兴趣、心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科普研学项目的设计中,科技馆可以更好地把握如何界定课程目标的原则,如何界定项目的主题,如何构建适合的课程框架,最终达到形成科技馆科普研学课程体系特色品牌的目的。
二、科技馆科普研学导师与科技辅导员的关系
科技馆日常展教工作的要素大体可以分为:科技辅导员(人员)、科学教育资源(科技馆展品、科学教育课程和科学教育活动等资源)及科学教育实施(展品讲解辅导、科学教育活动等实施过程)。其中,科技辅导员负责将科学教育资源统筹形成教育内容,并向公众提供科学教育实施服务,辅导员在其中起着核心要素的作用[2]。科技辅导员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科技馆内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在科技馆内开发和开展科学教育实施,其中包括专业的科普讲解、科学课程开发与授课、科学实验开发与表演等。他们在完成馆内科学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都做到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馆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思考和体验,在动手、动嘴、动脑筋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锤炼品格。从这方面来说,科技辅导员就是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科普研学的科普研学导师,或者可以称之为初级科普研学导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科技馆科普研学导师的工作内容及其能力要求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402/5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