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开放式发展及其主要形式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20-02-26浏览:

  [摘 要]开放式发展即以对外开放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推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式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仅在操作思路上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融入世界”的变迁,而且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路径,逐渐形成了四种主要形式:资源引进、国际形势借助、经验理念借鉴、国际规则促逼。

  [关键词]开放式发展;融入世界;主要形式

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发展观察》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月刊。发展中心的专家群,是月刊的强力支持者和基本作者。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1]回顾过去40多年的辉煌历程,对外开放无疑居功至伟,它既是改革的一部分,也是驱动改革发展不断向前的重要手段,形成了一种开放式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一、开放式发展及其源起

  开放分对内和对外两种,本文主要指对外开放。新时期的开放与改革紧密结合,共同成为中国发展的鲜明主题。今天,“开放”已成为一种国际发展理念,即建立包容性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型国家”。但从中国开放的初心看,它更是一种发展方式,即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和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初期说:“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开放式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路径。

  具体来讲,开放式发展即通过对外开放,促进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外部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方式,借鉴与学习外部成功经验与先进理念,利用国际资源和条件,借助国际力量等,促进中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简言之,以对外开放促改革、创条件、谋发展。其中,对外开放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对外开放为发展服务,是推动发展的方式,实现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开放式发展”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它与“开放型发展”不同,主要将对外开放视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以获取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资源、条件甚至动力,侧重强调其作为一种发展路径的“式”的工具性;而“开放型发展”主要强调开放的形态与理念,侧重其作为一种结构形态的“型”的价值性。它与“外向型发展”也不完全一样。外向型发展与内向型发展相对,“是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来引导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3]。它主要是一些国内资源贫乏或内需不足的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核心是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常采取“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可见,外向型发展主要是资源输入、产品出口,对外贸易是主要方式,且这种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等有形资源,而非技术、管理方式、先进发展理念等无形资源。而开放式发展则强调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与发展,不仅在外部市场与资源利用上主要着重于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和发展经验理念等无形资源,培育和发展国内市场;而且目标追求更加广泛,既包括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也包括促进国内改革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多方面的交流互学互鉴是主要方式。在内容上,开放式发展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发展思维上吸取外部思想精华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举措和机制建设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先进方式;发展资源上引进与利用外部资金与先进技术及知识等;发展策略上借力国际发展形势和经贸规则促逼;发展空间上利用国际广阔市场。

  开放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之所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开放式发展之路,乃因封闭僵化的老路已走不通。新中国前30年的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建设上虽取得了不小成绩,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国防建设和许多重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一些领域甚至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两弹一星”。但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和质量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4]因此,正如邓小平所言,“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5],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开放式发展。

  二、中国开放式发展的历史演进:从“拿来主义”到“融入世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和深化,开放式发展不断爬坡过坎,既不断推动着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了国际发展史上的大国发展奇迹,也在国内外形势变迁的推动下不断演进。正如学者所说,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一個“认识世界、促逼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和共建美好世界的过程”[6],亦即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转变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开放式发展在操作思路上也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融入世界”的两阶段演变。

  (一)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拿来主义”阶段(1978—1991年)。尽管整个改革开放都是一个融入世界的过程,但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被动的融入,是在几十年传统计划经济的实践探索不太成功的情况下开始的。因而,改革初期,鉴于历史教训和中西方经济形势对比,中国开始简政放权,对内放松管制,激发社会活力、搞活经济与社会,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国企自主经营权、鼓励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等等;对外逐步扩大开放,利用国际和平与发展趋势,借助西方资本与技术输出机遇,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置沿江经济带等等,大力引进外部资金、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甚至发展知识与人才等各种资源,助力搞活国内经济社会、促进改革发展。由此,开放式发展主要采取了“拿来主义”思路,对境内稀缺、境外先进的各种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国内发展的有形无形资源大力引进。这种“拿来主义”因其主要着力点在引进外部资源激发激活国内发展上,对融入世界的认识既不够明确,也不够主动,因而主要是技术性的。当然,“拿来主义”既不是什么都“拿”,也不是一开始力度就很大,而是有选择、有阶段发展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的开放式发展及其主要形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20/0226/5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