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孵化机构运作绩效评估及优化对策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12-28浏览:

  摘 要:随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机构的日益发展,其在联结科技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正向作用愈加凸显。研究选取31个省(区市)创业孵化机构2018年截面数据,通过构建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DEA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各省创业孵化机构运作的相对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创业孵化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与扩散效应,最后从运作模式、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3个方面阐述提升我国创业孵化绩效水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绩效评估;DEA模型;聚类分析

  1 研究背景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兴起的背景下,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为适应创新创业主体大众化趋向,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可有效满足大众需求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总目标。在政策导向与市场激励的交互作用下,截至2018年末,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以下简称“孵化机构”)总数已突破10万家,服务于数十万初创企业与团队,总体呈现出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服务渐趋结果导向、孵化产出质量优化、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各类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孵化机构已成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选择和手段、联结科技和经济的重要枢纽、“双创”战略的核心载体和国民经济社会建设的强力引擎,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市场机制孱弱、关系网络复杂等因素,欠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一般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强的异质性,关注质量而非数量能更好地理解创业与经济发展间的交互逻辑。目前就我国整体而言,创业孵化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潜能与各类资源需要长久地协调整合,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国情意味着各地的基础和进程不尽相同,难以制定统一的微观发展规划与具体策略。此外,增强各地区协同进步须明确创业孵化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更须洞察各地区发展的差距与经验,以求建立与实现增进全社会创新创业效益的协同目标。因此,基于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阶段性目标,对各省份孵化机构运营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揭示和把握我国创业活动的规律,以此构建和发展具有中国元素的创业理论,对于分析整体绩效、加强融合协作、推动创新创业事业繁荣具有积极效用。

  2 文献综述

  对孵化机构绩效评估及优化思路既有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可发现其呈现3个层次的学理特征。

  首先,创业孵化是一个包含多要素的综合性系统,所以学界从不同本位探索绩效评估方法。一是以孵化机构为本位,如Hugh D. Sherman综合采用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查方法,认为创业孵化项目可以有效协助初创企业生存发展[1],即验证了孵化服务——孵化绩效——企业绩效的两级传递关系;K. F. Chan等运用组织理论与集群理论构建孵化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并认为存在资源集聚、咨询服务、网络优势等9个影响绩效的关键点[2],突破了以孵化产品为绩效唯一评价标准的局限;袁剑锋等以Web of Science收录文献作为样本,以具有全局性、动态性的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从类型、过程、模式、机理以及绩效等方面对企业孵化器进行研究[3]。

  特别是一些学者采取纵向视角,考量不同代际孵化机构的绩效水准,如Johan Brunee研究认为早期孵化机构囿于遴选标准宽松和缺乏淘汰机制,其在孵企业对综合性服务利用率很低[4],这实际上说明早期孵化机构的陈旧体制亟须变革;许治等也认为不同代际孵化器投入产出关系与孵化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但孰优孰劣不应一概而论[5]。

  而另一些学者则采取横向视角,对比分析孵化机构的表征或内涵,如黄攀等以广东省2016年政府类、民营类和高校类共537家孵化器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投资主体不同导致孵化机构的建设目标、利益诉求和孵化能力存在较强异质性[6];何慧芳等通过对比广州市众创空间孵化模式及绩效优劣,发现投入孵化要素的侧重点、孵化模式的执行力度以及与在孵企业的相互适应程度是3个主要影响因素[7];张玲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孵化机构同质化严重问题会阻碍其健康发展[8]。

  二是以孵化产品为本位,即以企业的发展成效為机构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如张鲁彬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创业孵化的周期性特征及基础功能孵化模式[9];Ond[r]ej Dvoulet ?等则强调以销售额增长值、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总资产规模与人员成本规模等来评估孵化绩效[10]。三是综合孵化机构及其产品的主客体视角,如Mian等认为在孵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孵化项目的持续增长潜力、孵化服务与设施、孵化机构对高校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为最关键的四项绩效指标[11],这种视角较为全面,可以充分体现孵化机构的多元效益。

  其次,从网络及空间研究其绩效影响机理。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认为,各种公私部门构成的网络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与扩散[12],后来许多学者沿袭了这一网络分析思想,如李宇等通过剖析网络资源对孵化绩效的中介作用,发现了两种绩效差异模型[13];王艺博则揭示了孵化网络各结点的微观特征对多元绩效的作用机理[14];裴旭东等基于从个体出发的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研究发现技术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除了受创业氛围显著影响外,还分别受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显著影响,而技术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具有显著影响[15],而Jin Hong等偏向于从整体出发的相互依赖理论,研究发现孵化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与孵化绩效呈倒“U”形关系,非国有企业和多元化企业的孵化机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孵化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更强[16]。

  而以空间为研究立足点,则是探讨孵化机构对区域地理的作用机理,如吕海燕等以孵化机构有无实用型创业技能培训、能否推动区域经济繁荣、是否有效整合优质资源作为绩效评估三类指标[17];何长胜以网络资源整合为导向,通过对天津市众创空间的观察研究,发现碍于体制,在位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难以充分转化为推动孵化机构发展的实质性力量[18]。

  推荐阅读:《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民族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学术交流等。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国创业孵化机构运作绩效评估及优化对策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1228/4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