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探索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12-14浏览: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新政权、新制度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创立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制度根本性变革的重大社会实践中,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着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与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逐步确立并坚决捍卫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定了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标准,积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经验。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推荐阅读:《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98年,由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本刊是以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和研究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交流统战工作实践经验。

  一、 在制度变革中创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政权创建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政权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全面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普及,致力做好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宣传,使之逐步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上升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改造和教育知识分子,做好马克思主义掌握知识分子的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通过他们进一步扩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社会的传播,是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在党内外五百万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中,宣传并使他们获得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我们将会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而这是我们极为需要的,这又是一件大好事。”(《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5396页)当时,很多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还没有实现世界观转变,这既不利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也不利于知识分子自身的健康成长。

  为此,中国共产党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改造纳入意识形态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新型社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重要性、基本方向和基本方法作了系统论述:“为了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已经起了变化,资产阶级思想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这就使大量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不但有了改变的必要,而且有了改变的可能。

  但是世界观的彻底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应当耐心地做工作,不能急躁。事实上必定会有一些人在思想上始终不愿意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愿意接受共产主义,对于这一部分人不要苛求;只要他们服从国家的要求,从事正常的劳动,我们就应当给他们以适当工作的机会。”(《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5226页)正是在党的高度重视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的思想有了显著进步,大部分人都坚决拥护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主体。

  宣传和普及基本理论,做好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就把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加以强调,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毛泽东指出:“有很多人对哲学没有兴趣,没有学习哲学的习惯,但是如果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能把握方法论,就会在工作中扯皮,而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了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6页)他建议哲学家李达多写一些通俗的哲学文章,多用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使一般的干部都能够看懂,“使成百万的不懂哲学的党内外干部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87页)。

  针对党内对马克思主义把握不充分的情况,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解说。1950年6月,在修改土地改革报告时,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作了简明阐述:“所谓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亦称生产手段)两部分。……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即财产所有权关系。”(《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3页)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他讲道:“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6页)这些解说看似浅显,但在当时情况下非常必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化整理和大众化宣传,毛泽东亲自主持《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推动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普及,他高度评价李达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解说,认为“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并指出“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4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基本理论建设,极大地推进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教育群众的工作。

  形成和巩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党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调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这种文化领导权首先体现为无产阶级思想在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4页)。文化建设就是要在提高社会大众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使之逐步统一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上。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努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中国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和赞同,不仅是党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论基础,而且成为人民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家意志。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0页)这个论断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宪法中,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马列主義在国家各项事业中的指导思想地位。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的地位也得到了不断巩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以确立。之后,党不断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探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1214/4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