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12-02浏览:次
【摘 要】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科学界定,认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以及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并且从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物质;精神
推荐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如何发表ssci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科学界定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多个方面的辩证统一。首先,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形成之前,物质与精神被割裂开来,主要以两种观点为代表:一种为禁欲主义,认为人的欲望应该被禁锢,控制自己物质与肉体欲望才能获得幸福;另一种是享乐主义,看重个人物质生活享受,精神上的幸福则无关紧要。马克思对这两种幸福观都加以批判,提出了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统一。物质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但物质生活只是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精神需求是更有耐力、更持久的灵魂需求。一个人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上的素养,其实并没有真正体悟到幸福的意味与精髓。
其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表现为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与社会贯穿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中亦是如此。个人幸福的实现依赖于社会创造的条件,社会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而个人要实现自己的幸福必须为社会做贡献,以个人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社会幸福程度,才能使社会更有力地保障与促进个人幸福。因而在看待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时应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实现与促成幸福的最大化功效。
再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辩证统一。幸福不仅包含着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创造。劳动作为人类最为根本的存在方式,是产生幸福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进而使人享受幸福,是创造与享受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来说,劳动是享受的基础,只有通过人们广泛的劳动,才能获得自身的需求,得以享受;另一方面,享受是劳动的必要体现,通过劳动自我需求与愿望都得以实现,获得幸福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必需的物质生产资料,稳定物质生活基础,并在劳动实践中要注重精神财富的培养,实现物质与精神幸福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当代价值阐释
1、个人幸福观
当代社会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中国人幸福感却在大幅下降: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涌现、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缺失、心理问题连年攀升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虽然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不断丰富,但幸福却离人们愈来愈远。幸福如何获得?现代人比以往更加需要科学的幸福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基于此,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去纠正错误的幸福观,对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错误的幸福观要予以坚决抵制。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价值理念,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追求,认为金钱不仅是万能的,而且是衡量其他一切行为的标准。拜金主义危害严重,人在金钱的奴役下彻底丧失了人生自由,变为金钱的奴隶,失去了人类生活的根本意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拥有适度的价值标准: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人更应追求精神上的幸福。合理的物质需要能促进个人不断进行努力创造,但幸福绝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需要更深层精神需要的满足。因此人们要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坚决抵制和消除拜金主义错误的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正确的幸福观,提倡和践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实践。
享乐主义鼓吹尽情纵欲,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这种享乐主义必然会让人陷入贪图安逸、缺乏进取的精神状态,导致人们在思想上对劳动的蔑视。劳动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劳动就无法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类文明发源于劳动创造,劳动能使人休养生息、安身立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思想积极指导,抵制享乐主义,坚持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相统一的原则,发挥劳动的重要作用,用劳动去创造自身幸福感,体悟用双手去創造幸福的欣慰与乐趣。
极端利己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以个人目的作为出发点,极端的追求个人自身的名利、地位和享受。在强调个人奋斗的当代社会,人们极易成为极端利己主义者,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任何一切,究其原因是不懂得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辩证统一。个人来自社会,个人幸福的获得要以社会为基础和实现条件,而社会的繁荣昌盛是由个人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主张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任何只单纯地讲个人幸福的幸福观是片面的,不能正确引导人们去追寻幸福,只会使社会价值体系崩塌、社会道德败坏以及社会秩序混乱。只有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对个人幸福实现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幸福观,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目标,用积极健康的幸福观引导人们追求幸福、自觉抵触不良幸福观。在当代它也焕发着活力的身姿,为民众实现个人幸福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架构。
2、社会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社会中应该成为主流幸福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发展中应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定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引领社会进步。在构建幸福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践行生态文明新理念,走生态文明之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是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成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内的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提出了“重视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对社会合理开发和运用自然资源,为人民提供一个健康有利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是人,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那么人就应该发挥自我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和自然地和谐统一。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1202/4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