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显身手的我国首台军转民医疗废物焚烧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

  在距青岛35公里处的城阳区河套镇曾有过一台用于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热解焚烧炉系统装置。这是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辐院)三废治理研究所废物焚烧技术研究室项目组开发研制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台军转民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热解焚烧技术新产品,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台设备刚建成,还在紧张的调试扫尾阶段就被应急投入到了全国抗击“非典”的特殊任务当中去了。

  王培义是这个热解焚烧炉技术装置项目组的负责人,由他带领的周连泉、李晓海、杨利国、张晓斌、郑博文、董强敏等7名专业科研技术团队,不仅造就了这套高科技装置,而且还在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侵袭青岛市时,坚守在那个特殊战场建立了功勋。

文史论文发表

  忍辱负重坚守岗位

  2000年10月7日,王培义带领着他的废物热解焚烧技术研究团队,圆满完成了他们所承担的“多用途放射性废物焚烧炉系统及工程试验”项目,并通过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果的应用将会为提高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和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会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鉴定委员会的评价,让他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紧接着他们为核工业兄弟单位成功地建成了第一台设备,实现了军品项目在核工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完美结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军用项目的开发利用,关注民生,造福百姓生活,提到了我们国家的议事日程上,王培义他们的七人项目小组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原有废物热解焚烧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军转民的科研项目研究,并于2002年3月与青岛元宏环保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承担了为青岛建一个5吨一6吨/日医疗废物热解焚烧炉设备装置,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奋斗,这台设备终于于2002年10月建成落户青岛。

  2003年春天,正当这台新建成的设备处在紧张的调试阶段,“非典”病毒突然袭来,全国一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为了该装置尽早投入使用,由中辐院热解焚烧技术组王培义带领下的7人项目小组,抢时间,赶速度,加班加点进行工作,希望能够让这台设备尽早投入使用,当调试工作行将结束时,太原出现了严重“非典疫情”,这给在青岛开展工作的焚烧技术项目组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当时社会上谈“非典”色变的情况下,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当地人认为中辐院7名科研人员是从太原疫区来的,当地派出所要求他们搬出旅馆,住进现场工地。当时由于热解焚烧炉装置刚刚建成,周边环境还未治理,各方面生活设施还不完善,现场条件十分艰苦,住的地方不仅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而且这里原来是个养鸡场,后来又改造成了医疗废物集中的焚烧厂,因此空气污染相当严重,臭气熏天,危险医疗废物随处可见,近在咫尺,特别是晚上在那里居住,灯一开,灯罩上密密麻麻爬满苍蝇、蚊子。睡在床上,耳边小动物们嗡嗡嗡嗡地叫个不停,蚊虫叮咬,皮肤上尽是疙瘩,晚上瘙痒难耐长久无法入睡。以前居住在工作现场以外的10公里的旅馆隔几天还能到附近的大众浴池去洗洗澡,呼吸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下班以后还能睡个安稳觉,这下可好,7位科研人员白天晚上都守在这里,不仅得不到很好休息,而且还要预防随时被传染疾病的可能。面对这种情况,7名科研技术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白天工作时,不管天气多热都要全副武装,帽子、口罩、手套捂得严严实实,闷热闷热的,一天工作下来大汗淋漓,晚上大家相互安慰鼓励着渡过难关。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现场工地周边不了解情况的农民们还经常找上门来,担心王培义他们从太原疫区来带有“非典”病毒。

  那时,在现场的汽车、人员都不得出工地,只要走出现场工地,都会被喷上消毒水,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7名同志忍辱负重坚守岗位毫无怨言。当问起他们当年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时,他们说:“全国一盘棋”,抗击“非典”是全国的大局,我们能理解当地派出所的做法,也能理解当地老百姓的行为,我们应该克服困难服从国家的大局。特别是在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下国家已经对医疗废物的处置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层面,青岛市又是一个港口城市,四通八达,每天车来船往,造成的垃圾是无法估量的,更应该尽快帮他们把焚烧炉系统装置调试成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确保青岛市民的安全。再说,我们的科研技术人员承担着为青岛建热解焚烧装置的最后调试工作,任务还没有完成咋能一见困难就临阵脱逃呢。他们的这种大局意识,诚实守信的责任感,使命感成了他们忍辱负重,坚守在现场工作岗位的精神动力。

  紧急情况临危受命

  调试期间,全国性的“非典”疫情降臨,青岛作为海边城市,每天从全国各地疫区进入青岛港口码头,机场,火车站的固体废物垃圾和各大医院清除的抗击“非典”的医疗垃圾堆积如山需要紧急处理,否则会污染环境造成更大的感染,青岛市政府紧急发出文件,要求全青岛市的7个区的医疗废物和交通运营垃圾全部实行无害化集中焚烧处理,希望王培义他们这台新建的热解焚烧炉装置系统马上投人使用。按照以往惯例,还没有经过验收,处于调试阶段的焚烧炉装置是不能开展工作的,但是面对“非典”疫情的特殊情况,为了保护青岛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个非常时期,中辐院焚烧项目技术组的7名科研人员经过请示上级领导部门,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果断接受了任务。就这样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青岛市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抗“非典”战场的战役打响了。

  在当时尽管现场技术措施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但在现场操作人员还没有完全配备齐全和所配操作人员还未完全掌握操作技能的情况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七名科研技术人员首先充当了操作员,同时又是培训操作任务的老师,为确保万无一失,大家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跟班指导,面对面传授知识,手把手教如何操作,直到操作人员完全掌握操作技能。

  一般情况下焚烧炉系统装置运行至少需要9名专业科研人员跟班指导,而现场只有7名,在抗击“非典”时期的特定情况下又无法再往现场派人,因此7人只好分三拨,四班倒,出现问题一起上,不解决问题不合眼,吃饭如同行军,最多时,他们连续50个小时没睡觉,困了现场打个盹,渴了饿了现场啃个干粮喝点水。有时废物管理不严格,一些建筑垃圾也进入设备,造成故障。于是焚烧技术组的科研人员们冒着被“非典”病毒感染的危险毅然决然进入设备内部排除故障。

  推荐阅读:《地方文化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13年,由《南昌高专学报》更名而来。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逢双月底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大显身手的我国首台军转民医疗废物焚烧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1118/4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