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10-11浏览:次
摘 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制定出一套方便有效的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以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方法】将120例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气滞热壅证)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汤剂瓜蒌牛蒡汤加减内服、双柏油膏外敷及手法通乳等) 治疗,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并于治疗后1个月观察2组的回乳情况。【结果】 (1) 治疗5 d后,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90.00%,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治疗5 d后, 治疗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治疗后1个月, 治疗组的回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确切, 治疗过程不影响哺乳, 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气滞热壅证;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瓜蒌牛蒡汤; 双柏油膏; 手法通乳;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 短期内难以治愈, 常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容易使患乳失去哺喂功能, 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效果和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1]。若能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可使病情在初发阶段即得以治愈, 从而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而形成脓肿。为保证母乳喂养的实施, 促进母婴健康, 本研究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包括中药汤剂内服、双柏散外敷及手法通乳在内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 并与西医抗生素治疗的60例患者作对照, 观察并评价2组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和西医抗生素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 每组各6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参照《黄家驷外科学》[2]第6版中的诊断标准: (1) 初起乳汁排出不畅, 乳内胀痛难忍, 有结块, 皮色不红或微红, 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 (2) 乳头皲裂感染邪毒, 乳汁排出不畅, 乳内胀痛难忍, 有结块, 皮色不红或微红, 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凡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1.2.2 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3]第6版中有关“乳痈”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早期乳痈辨证为气滞热壅证。主症:乳汁淤积结块, 肿胀疼痛, 脉数。次症:皮色不变或微红, 恶寒发热, 头痛或周身酸痛, 口渴, 便秘。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辨证为气滞热壅证; (3) 育龄产后哺乳期妇女; (4) 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 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2) 乳头内陷患者; (3) 乳痈已成脓者; (4) 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5) 没有按照研究规定治疗, 不能按计划完成研究, 导致无法判断疗效, 或临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 (1) 手法通乳。在本院康复理疗室行穴位推拿手法通乳: (1) 患者取平卧位, 点按揉膻中、乳根、足三里、内关、合谷、梁丘及肩井, 共5 min。 (2) 在乳房表面涂上少许凡士林 (也可以用乳汁) , 医者先在患部周围轻柔按摩2 min, 再用双手四指托住乳房, 拇指从肿块向乳头方向抹推约5~10 min。治疗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渐渐增强推拿的力量。 (3) 乳胀明显者, 可以轻柔按摩、拍打乳房数次, 手以C形握住乳房, 先往胸壁压, 再以大拇指或食指压住乳晕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软化。然后以一手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乳房约3 min, 再沿乳腺管方向推抹2 min, 使乳腺管通畅。如此反复多次使乳汁排空, 温水洗净乳头。此手法每日1次, 连续治疗5 d。 (2) 中药内服。方药选用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皮15 g、牛蒡子12 g、天花粉12 g、蒲公英30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青皮10 g。随证加减:高热者, 酌加柴胡6 g;乳汁壅滞, 肿胀甚者, 加王不留行20 g、通草10 g;肿块明显者, 加当归12g、赤芍20 g;胀痛明显者, 加乳香、没药各6 g。 (3) 中药外敷。双柏油膏 (为本院院内制剂, 药物组成为侧柏叶、黄柏、大黄、泽兰等) 贴敷于患乳, 每日2次, 每次4~6 h。 (4) 治疗期间, 建议患者积极规律哺乳, 同时赠与患者一套手法通乳视频, 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在家里每日手法通乳1次。
1.5.2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1) 暂停患侧乳房哺乳, 清洁乳头、乳晕, 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2) 青霉素或其他头孢类抗生素配入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3) 暂停哺乳,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手法或者吸奶器排出淤乳。
1.5.3 、疗程
2组患者均以治疗5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6.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乳痈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全身症状消失, 乳房肿块消散, 疼痛消失;好转:全身症状消失, 乳房肿块减轻;无效:全身症状无好转, 乳房肿痛加重或者化脓。
1.6.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
参照《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化量表》[5] (BSES-SF) , 共14个条目, 每个条目均为5级评分, 采取1~5分制, 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1.6.3 、回乳情况
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是否已回乳。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可比性分析
本组120例患者中,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1岁, 平均年龄28.9岁;其中初产妇82例 (占68.33%) , 经产妇38例 (占31.67%) ;距产后最短5 d, 最长约18个月;产后1个月以内67例 (占55.83%) , 1~6个月45例 (占37.50%) , 6个月以上8例 (占6.67%) ;初次就诊时间为发病3 d以内者71例 (占59.17%) , 发病3~7 d者33例 (占27.50%) , 发病7 d以上者16例 (占13.33%) ;在哺乳期内发作2次及以上者9例;肿块直径最小2 cm, 最大10 cm;乳头内陷16例 (占13.33%)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及血象检查证实为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均尚未成脓。2组患者的年龄、产妇情况、发病时间、初次就诊时间、肿块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推荐阅读:甘肃省级中医药科研课题申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效果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1011/4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