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05-25浏览:次
[摘 要]在古代的印度时期,统治者通过种姓制度的手段,达到有效地统治当地印度人民的目的,而且防止普通的老百姓有机会去接触财富、权力与地位,并逐渐把这种制度严格地做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则。时至今日,虽然科技迅速发达,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但是印度当地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种姓制度,继而引发起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境,尤其是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我们探论古代印度传统种姓制度的历史起源与文化背景以及它所衍生出的瓦尔那制度理论,其中有四个阶层人士,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被排斥在体制外的贱民,并进一步分析它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至于种姓制度对于当今印度社会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层面的严重影响、当今社会风俗文化、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策以及个体的发展与规划,从而发现种姓制度已经深深地影响当地印度人。讨论这种特殊制度对当今印度人民的心理变化,以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切入点,去深入分析他们在各个需求当中,哪些是明显缺乏的,使个体无法从需求里获取能够满足的,又严重影响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最后,基于印度种姓制度对于我国而言,带来一种启示,提醒我国人民既要保留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要摒弃封建落后的不良习俗和行为,这样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印度;种姓制度;宗教;文化;心理分析
印度作为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独特的民族习性,而且也是我国西南边陆地相邻的国家,其人口总数高达13亿之多,故此它的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我国学者去探讨分析的。如果学者要尝试了解印度这一个神奇的国度,应该从它的宗教文化——种姓制度方面入手。因为这种特殊的制度,不仅仅是在过去数千年来的古代印度历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且直至当今现代文明的印度社会中,也一直得到保留和推崇,铭记于印度民众的内心深处,绝非单纯是由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那么简单与容易理解的小事情。非常值得国内学界能够深入理解印度种姓制度,这样有助于广大学者去研究其利弊,以及让我们了解它的精髓之处,摒弃不恰当的管理方式,并进一步使我国变得更加强大,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一、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又可称作卡斯特体系[1]。它是存在于印度以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有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的一种特殊制度,他们均受到这一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代时期,种姓制度常常是统治者为了达到良好治理社会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利用这一制度的特殊性和理念,使底层民众无条件地效忠于国家和王权,从而在思想与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迫。
(一)种姓制度的起源
种姓制度最早是在数千年前就出现了,由当时的雅利安人在侵略古印度后所建立的一套社会制度模型。施远涛学者[2]的研究提到它是赋予宗教思想与当地文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雅利安人在古印度地域里的权益和地位,让作为受害者的古印度人承认侵略者的合法性,故此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其后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和演变后,最终形成了现今印度社会里的种姓制度,以具有代表性的瓦尔那制度理论来进一步分析与研究种姓制度的各个等级与阶层。
(二)瓦尔那制度理论
瓦尔那制度理论是基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其中一个主要分支,它明确划分了民众的四个等级阶层。根据吴晓黎学者[3]的研究指出,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并赋予相应的政府权力、社会地位、职业规划、个体约束等多方面的条规,每个公民都必须要服从这种制度。
第一级阶层是婆罗门,是四个等级当中处于最高级的地位,也是种姓制度当中的核心结构。身为婆罗门的印度人,其主要是负责祭祀和占卜等相关工作,因此他们的职业多为祭司与僧侣,也有一部分婆羅门是担任教职人员或科学研究员。婆罗门与其他阶层的人士进行对比,他们明显会拥有很多的特权和利益,譬如说不受国家税法所管制,即个体不用交任何的税款,自由地操控所获取的一切财产;即使是他们犯上严重的罪行,也不可以被判决死刑来责罚。换言之高贵的婆罗门阶层人士,在一定程度不必背上法律的责任;他们通过对底层百姓赠送祝福的方式,以换取土地使用权和金钱,纵使对方未必真心愿意这种完全不平等的交易方式,也被迫要接受。从上述所言,婆罗门人士所享的特权是明显地不合理和不合情的,完全是处于高级阶层的形式,他们长期压榨底层人民,随时可以把百姓日夜辛苦所获得的劳动成果抢走。
第二级阶层是刹帝利,他们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主要是负责国家的正常运行,实际上是控制着各种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力,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关系。尽管刹帝利阶层人士是如此具有统治地位,但他们是有义务去保护婆罗门阶层的,而且还不得参与和干涉有关于宗教的事情,更不能妄想通过权力去控制婆罗门。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分刹帝利人士原本可以是低下阶层的老百姓,但通过向婆罗门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土地,从而获得破格提升,取得高阶层的身份,这种事件的发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一直受到外界的各种质疑与指控。
第三级阶层是吠舍,他们属于社会当中普通等级的老百姓,一般没有任何特殊的政治权力或特殊地位。他们主要是负责基本的劳动工作,常见的职业有农民、畜牧生产者、商人等,通过合法的经营后,所获取的金钱有一部分是必须向国家上缴相应的税金,否则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同时,这一群体的人士是受婆罗门和刹帝利阶层所控制,但是能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以此来维护古代印度社会的稳定性。
第四级阶层是首陀罗,他们是整个瓦尔那制度当中最底层的民众,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太多的社会保障和合法权益,其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一般会受到上面各个阶层的压榨,无条件地向上级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首陀罗的主要职务是,常常要效力于吠舍阶层,协助务农生产和运作,受命于商人的指挥和搬运,担任最辛苦的建筑工作等,但是他们并不会得到合理的报酬,仅可维持较低下的生活水平。这个阶层的人士虽然是相当辛苦,不能从社会当中获取恰当的评价,但是至少还能过上有食物充饥的生活。
推荐阅读:《历史教学问题》(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教学类专业刊物。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0525/4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