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03-30浏览:次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独特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引入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对人类永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阐述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对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了预判,讨论了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领域制度体系问题。提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路径是推动“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促进发展方式的深度交融与共同发展、构建战略互信安全机制、深化社会互信和价值认同。
关键词:资源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路径探析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理论创新,其以实现共赢共享,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绿色低碳的世界为核心内容。其中,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之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期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更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路径指南。推进“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建设,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第一,如何解读“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第二,如何对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重点和难点进行预判?第三,建设难点如何解决、建设重点如何开展?结合理论和实践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路径探析之理论根基
在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等处理国际关系的旧模式不合时宜的背景下,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无疑推动了全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治理模式的创新。由于工业时代快速的物质财富积累,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仅仅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层面的国际合作,更要立足于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的全球联合行动。建设“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有深层价值内涵,具体来看:
一方面,“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对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的本质要求,传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中国为全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贡献的特色方案。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自觉意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但人类社会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了气候变暖、氧气层破坏等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这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对于提高全球人民环保意识,引导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环境问题,切实改善中国乃至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问题预判:路径探析之基石
全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国面临着诸如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剧减等生态环境危机。任何国家、地区或组织都无法独自领导如此大型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行动,生态环境问题只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组织载体来共同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有必要对欧洲一体化、中国-东盟合作等区域一体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争议进行经验层面的反思,并结合理论层面的思考,对构建“人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预判。
从欧洲一体化实践经验来看,欧洲一体化是各国为实现传统的外交方式无法达到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在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欧洲经济一体化成功向更高层次的政治一体化演进。欧盟能够领先于其他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其建立的超国家制度结构,这种国际制度有助于国家解决集体行动问题,增强各国解决争端和相互动机,是国家间可持续深入必要保障。再结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历史来看,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至2018年双边贸易增长了近60倍,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东盟的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近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动力呈现出下降迹象,关键问题就在于东盟一些成员国虽希望继续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但担心因过度依赖中国而导致安全问题。在东亚区域合作研究中,一些学者也提出强烈的收入预期和解除安全问题是东亚一体化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
因此以利益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在缺乏政治互信的情況下,无法超越利益的分歧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在构建“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经济利益的推动,更需要彼此身份的认同、政治互信、有效的安全保障以及有效的合作制度。
3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领域制度体系:“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之制度保障
作为一项全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建立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制度建设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平与公正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全球生态环境资源治理制度缺失,共同行动执行乏力,导致各国在使用人类共有的生态环境资源时,只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缺乏治理与保护的责任意识,通过损害人类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搭便车”行为获取自身利益,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因此构建有力度、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来规范各国使用公共生态环境资源行为十分迫切和必要。
全球治理体系由各国共建共享,需要所有国家落实和推动。首先,各国应认真贯彻落实现有的《罗马宣言》、《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文件精神,以实际行动推进制度建设。同时,探索建立资源环境保护奖惩机制,制定全球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配套相应的国际法予以确认,建立切实有效的生态环保机制和独立环评体系。虽然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联合国框架下达成了全球生态安全公约并积极推进的共识,但执行力不足,根本原因就在于奖惩机制的缺失。此外,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大国应积极起到示范作用,积极搭建区域性国家间生态治理互动平台。
推荐阅读:《林业与环境科学(原:广东林业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广东省林学会;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资源环境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路径探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0330/4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