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优势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9-03-27浏览:

  【摘要】城市记忆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情感、认知及价值认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传统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近年来,全国多地相继启动了“城市记忆工程”,关于城市记忆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分析“城市记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优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城市记忆;建设;优势

图书 职称论文

  一、“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现状

  “城市记忆”是城市形成,变化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历史记录。它是将这些历史记录以信息的方式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的总称。

  “城市记忆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记录并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完整记忆,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城市的历史变迁;收集整理城市信息资源,为城市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满足群众对城市历史和文化认知的需求,发挥文化服务功能。

  2002年,青岛市档案馆在国内率先启动“城市记忆工程”。随后,武汉、广州、上海、长沙、大连、济南等地也相继开始建设“城市记忆工程”,其开展形式多为:拍摄城市面貌,向民间广泛征集多种类型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建立资料库、搭建网站、举办主题展览等。根据相关统计及新闻报道,目前全国有超过100个地级以上城市或区县已经正式提出或建设“城市记忆工程”。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沈阳、大连、济南、青岛、武汉、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副省级城市。此外,还有许多县级市或城区也在实施“城市记忆工程”。

  二、“城市记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理论准备,内容不够充实。前期理论准备相对不足,展现形式差异较大,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尽管各地的“城市记忆工程”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城市记忆”,“城市记忆”通过什么形式、哪些内容来展现,“城市記忆”应该如何构建和留存等基础性问题仍然缺乏较为清晰的理解。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记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对城市建筑外貌的记录较多,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关注相对较少。

  (二)机构类型单一,缺乏合作机制。推动“城市记忆”系统建设的机构类型比较单一,大部分城市主要是由档案部门负责。档案部门平台低、权力小、资金有限;建设视角单一,无法涵盖城市记忆的方方面面;单方面的力量不足以完成整个建设工程。各个参与机构的管理运行受到限制,缺乏合作机制。图书馆、档案馆和其他部门属于多头系统,并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各部门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合作平台,导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很难拥有机会和渠道。大多数“城市记忆”建设方案的提出,偏重搜集、展示资料的方式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等技术性问题。缺乏对政策法规,相关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等关键问题的关注。

  (三)宣传力度较弱,缺少后期维护。宣传薄弱,公众缺乏对“城市记忆”的理解,因而参与度不高。例如,在收集城市的旧貌、古建筑和住宅建筑影像资料的过程中,大多数公众不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向档案部门提供他们保存的城市旧照片和录像;在拍摄和记录城市街道,旧址和人文景观的过程中,档案部门面临着单位和个人不理解或不支持的情况。此外,后期资源共享平台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和维护,不能及时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部分门户网站甚至存在打不开、部分专栏空白、音视频无法打开、提供的资料无法下载等情况。

  三、高校图书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优势

  (一)馆藏资源丰富,机构合作便利。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丰富和拓展“城市记忆工程”的资源库。同时,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经验有助于城市记忆资源的集中整合和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同属本系统管理,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相对便利,有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二)理论储备充足,视角多元化。“城市记忆”研究涉及众多学科,综合性高校拥有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资源。在良好的专业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目标一致,理论储备充足,视角更多元化,建设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此外,对于高校而言,“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实践也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研究机会,可以为广大师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很好的经验和素材。

  (三)文化环境开放,助力后期宣传。高校开放的文化环境能够密切与社会的联系,高校文化走进地方文化,可以发挥高校的人文优势,影响带动公众对城市记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专家学者们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呼吁建言,而高校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不仅具有保护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和感召力,对现今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和有效途径更为了解,这都可以很好地助力宣传“城市记忆”。

  四、结语

  文字是承载地方城市记忆最主要的载体,因此馆藏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是城市记忆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但在“城市记忆工程”中,地方公共图书馆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多学科研究背景等限制因素,因而高校图书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郑直,王晴月.整合档案资源 保存城市记忆[J].档案与建设,2015(10):79-80.

  [2]霍艳芳,陈可彦.基于博弈论的"城市记忆工程"多方参与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6(02):47-48

  [3]徐拥军,王露露,洪泽文.我国城乡记忆工程建设研究[J].山西档案,2017(04):18-26.

  [4]殷元松,薛晓军,雍俊.加强城市记忆保护和利用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7(01):83.

  推荐阅读:图书馆专业方面的课题该怎么申报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校图书馆在“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的优势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9/0327/4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