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应用效果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8-09-04浏览: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3月,选择综合儿科病房东病区作为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西病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儿科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 优质护理

儿科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从关注患儿到关注患儿整个家庭的转变,强调家庭在患儿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鼓励家庭成员与医务人员合作,共同促进患儿健康[1-2]。随着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这种护理模式已在国内外医疗服务体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它符合优质护理的要求,也是目前儿科护理界普遍推崇的标准模式,儿科患儿年龄小,他们依赖亲人的照护,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家长提供疾病及护理知识,并鼓励其共同参与患儿的护理决策和护理过程,才能使患儿得到更优质的护理,对患儿的健康起重要作用。2016年10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儿科病房选择东病区作为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0月-2017年3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综合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1527例。其中东病区(观察组)793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3.6±4.2)岁,男416例,女377例,肺炎、支气管肺炎326例,幼儿哮喘56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58例,腹泻病54例,急性扁桃体炎30例,过敏性紫癜38例,其他131例。西病区(对照组)734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3.3±4.6)岁,男395例,女339例,肺炎、支气管肺炎295例,幼儿哮喘61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36例,腹泻病56例,急性扁桃体炎27例,过敏性紫癜31例,其他1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种、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理人员护龄、学历、职称及病区护患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不限病种及病情轻重,年龄29 d~14岁,患儿及家属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没有陪护的患儿。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每位责任护士负责8~10名患儿,实施“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患儿家庭成员不参与护理计划决策和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 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兴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每位责任护士负责8~10名患儿。具体实施方法:

  (1)首先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概念和内涵、好处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制定“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相关制度,修订部分工作流程,以适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要求。督促护理人员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照顾以及健康指導,从而建立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庭长期合作、尊重与支持的关系。

  (2)营造温馨的、家庭式住院环境,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病区墙壁粘贴各种可爱的卡通图画,悬挂卡通毛绒玩具,走廊活动角摆放小木马,设立的“阳光小书架”,每张病床配备可移动式平板电脑,在视觉、感官上营造与家庭相近的住院环境,消除患儿及家长在住院期间的焦虑情绪。

  (3)为了缓解患儿住院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允许家长24 h陪伴患儿,为患儿提供其喜欢或习惯的生活护理。

  (4)护理人员为家长提供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并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和能力,并与患儿及其家庭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和支持患儿及其家庭参与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听取和尊重其观点和选择,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每天都要和患儿家庭研究讨论患儿有关情况,让家长参与可以照护项目,并及时评价和再指导,以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照顾知识与技能,帮助家长有效且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5)每月召开的公休座谈会,了解家长的感受,征求患儿和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意见和建议。(6)开展延续性护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与出院后的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联系。可以电话随访,可以微信沟通。根据病情及出现的问题需求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方法 每周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依据山东省卫生厅下发的医院护理工作标准和评价准则对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分[4]。护理质量包括了基础护理是否到位、护理文书书写情况、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及病区管理情况,共评价25次。

  1.3.2 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以文献[5]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护理部设计的“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为基础,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责任护士的要求修订而成,包含10个条目。评价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患儿出院前一天征得家长的同意并发放问卷,由研究者当场指导家长填写和回收,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100%。

  1.3.3 患儿及家属对疾病及照护知识知晓率评价方法 每周由护士长随机向在院患儿家属发放10份试卷,试卷内容包括该患儿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防、注意事项及该疾病涉及的家属可以参与照护项目的操作方法等,共25道题,有单选和多选,满分100分,90分为优,60分为合格。入选标准为:住院5 d以上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自愿参加,并有一定认知能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年龄较大患儿可以与其照顾者共同完成试卷。共发放25次250份试卷,回收率100%,试卷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技术操作、病区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10个条目中有8个条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儿及家属对疾病及照护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及照护知识了解程度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符合优质护理模式的要求。2010年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通过对患儿的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和沟通协调,来保证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指通过家庭和专业人员的沟通促进患儿健康,护理模式由原先的“以患儿为中心”转变为“以家庭为中心”的一种新护理模式[7-8],它以护士角色和护理观念的转换为前提,适应患儿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保证和支持患儿的需求[9],同时也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实践标准,所以儿科护士应鼓励家属24 h陪伴患儿。护士要为家长提供完整的医疗、护理信息,让家庭有效地参与到患儿的医疗护理决策与照护中,才能发挥和维护家庭对患儿健康成长的正面作用,同时可为患儿出院后的持续照顾创造条件。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温馨的、充满童趣的家庭式病房环境,亲情的呼唤与抚摸,可以使患儿始终处在被关爱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护理、康复[10]。同时良好的照顾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降低不良心理反应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减缓病情。护士需要指导家属参与照护患儿,并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能够激励护士不断地去学习护理知識和技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患儿及家属对高质量护理的要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提高临床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加快儿科护理队伍的发展[11]。朱丽辉等[12]认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利于各项医疗、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工作顺应性增强。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韦艳姬[13]认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提高危重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日。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改善护理服务态度,由于家庭的参与,护士需要进行更多标准化的护患沟通使得护理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同和配合,能够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大幅度增加了患儿家属满意度。本文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有8项内容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有利于家属参与专科护理及患儿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重新修订护理工作流程,将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纳入日常工作流程,宣教的力度也得到加强,家属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部分专科护理,家庭的参与使得家属对获得知识的主动性更高、更迫切,从而提高疾病健康宣教效果。本文结果可见,观察组家属对疾病知识率很高,两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参考文献

  [1]谢立华,伍玲,杨郁,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7(25):127-128.

  [2]王英杰,李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对活动性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57-1162.

  [3]顾莺,王君俏.父母参与照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6(8):1674-1676.

  [4]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7(10):234-235.

  [5]何萍萍,徐丽华,沈宁,等.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5-887.

  [6]戎艳鸣,楼建华,徐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5(27):55-57.

  [7]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8(5):112-113.

  [8]邓业芹,柳玉红,许业梅,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产科及儿科应用的现状和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7(22):78-80.

  [9]陈建军,张大华,马秀芝,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8(15):12-14.

  [10]李新,魏荣.亲情护理对急诊患儿诊治时间及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88-1690.

  [11]唐丽群.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防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9(3):70-71.

  [12]朱丽辉,王莉,杨梅雨,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发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557-1559.

  [13]韦艳姬.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6):99-10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应用效果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8/0904/4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