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方向职称论文(共两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7-04-25浏览:

  公共管理问题是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合理的公共管理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小编整理了两篇关于公共管理学的具体实施方向论文,以便于您学习和参考。

关于公共管理学论文

  关于公共管理学论文篇一:浅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后来,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这门产生于欧洲而被美国本土化的新型学科在20世纪初期得以创建。在这门学科创建之时,也正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之时,西方国家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转型。也正是在这场工业化的进程中,先觉的威尔逊借鉴欧洲大陆的行政学,促进行政学的本土化,得以使得美国行政学领先于世界。目前谈到西方行政学,也即美国行政学。20世纪后期,世界掀起了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运动,中国应把握住这次社会转型的机会,借鉴西方国家在工业社会中构建的公共行政理论,使之本土化,具有中国的观念、语言和思想。

  这也是我国行政学学者们应肩负的使命,夏书章于1982年早就指出:“要搞好现代化建设事业,就需要社会主义的行政学和行政法学。”张成福在分析中国行政学发展趋势的文章中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公共行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最大的挑战。”中国应当把握住后工业化带来的机遇,本土化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理论,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后工业社会的背景,而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则是本土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所说的本土化既指理论的中国化,也指理论的应用化。理论的中国化与应用化是以我国实际为出发点,本土化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因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行政学研究只有面向本土经验,了解和解释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才可能找到合适的分析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工具。”

  如果说行政学的本土化是为了借鉴先进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改革并解决我国实际问题,那么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也是很有必要的,是我国行政学科构建、社会转型和我国改革实践的迫切要求。学术背景:“他山之石”与中西差异。“他山之石”是指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较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健全;中西差异表现在西方行政学理论的他域与本域的区别与局限。

  丁煌指出:“综观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形成了一系列对于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改进均具有重要价值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西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史悠久,体系健全,理论积淀深厚。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去指导我国公共管理改革还很“吃力”。在这种国外强、本国弱的情况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鉴西方先进的公共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

  但是这种借鉴并非直接“拿来”,中西方国情与理论具有一定差异性,外域理论并非完全适用本土。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策略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中国化。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认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在笔者看来,理论的中国化是指吸收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先进理念,与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理论,具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创新治理理念:服务、网络、合作、大数据、公共价值。新公共服务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分别为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界贡献了服务、网络、合作、大数据和公共价值等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强调的“服务”理念渗透着民主治理、公民精神和公共利益的价值。

  民主治理强调基于价值观的共同领导,公民精神体现在公民权、公民参与治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官员必须促进建立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找到个人选择驱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切地说,它是要创立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因此,我国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及进行公共服务改革的时候也应注重服务理念,强调公民价值、公民参与、民主治理以及优质公共服务。结语在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学术研究中,本土化研究是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研究的未来趋势。

  到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公共管理理论时,大都经历了理论引介、反思批判、理论比较和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过程。作为西方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本土化研究将是未来学术研究的热点。在本土化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寻找契合点。中西方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西方土壤上产生的理论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现有国情。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引进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需要寻找契合点。比如服务型政府与新公共服务、合作治理与网络治理、区域协同与整体性治理、智慧城市与数字治理、战略管理与公共价值,根据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需要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本土化。

  第二,着眼前沿理论与未来实践。理论是总结过去经验,把握现象与本质、结果与原因的关系用以指导未来实践,所以我们要关注最前沿的公共管理理论,因为前沿理论都是在以往公共管理理论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并结合现时代背景而创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公共管理者还应具有战略眼光与未来视角,应该摒弃以前“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提早发现问题,并有预见力。

  第三,关注理论的中国化与理论的应用化。西方公共治理前沿理论的本土化(包括中国化与应用化),应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关于公共管理学论文篇二: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研究

  公共利益,从字面上理解,可称之为公共的利益,简称公益。虽然自古以来国家的形式变化多样,对国家存在的理由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毫无疑义,公共利益是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理由。行政法,调整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公共利益概念是界定政府行为必要性的主要界限。

  利益就是需要的社会化。公共利益是社会的整体共同利益,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对公共利益产生影响。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起始点,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主体,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连接的关系。

  一、公共利益和政府利益的概念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和政府利益存在着诸多相同的地方,也各自的特性和区别,下面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1.公共利益概念简析

  公共利益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和特定的范围内大多数主体相一致的利益,其实质是资源和条件,也是广大民众生存、享受以及发展所需。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又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其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和共享性等特性。其中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是指“公共利益”这个词语本身表达的意思模棱两可,公共的不确定性、利益的不确定性。

  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无差异性。社会共享性是指各个主体都拥有获取资格的权利,一旦某种资源和条件被界定为公共利益,那么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享受这种资源和条件的资格。第二,双重性。社会共享性具有双重特征,是指既有自愿的分享,也有被动的分享。而人们大多数会忽略被动分享的特征,社会共享性的被动分享特征存在很多领域。

  2.政府利益概念简析

  在公共管理中,其主要主体便是政府,拥有并行使共权利统筹管理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在公共管理中,政府是人民群众的代理人,政府行使公共权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政府要能够有效地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责和充分地发挥公共权利的作用,就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所保障,才能实现作为人民群众代理人和提高人民利益的职责。

  二、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之间的关系

  人们对公共利益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时公共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共同的需要,就必然有公共利益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利益不一定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也不等同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具有双面性,具有侠义的方面,也有广泛的一面。以下是从公共利益和政府利益的本质方面的角度,对两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公共利益隶属于政府利益

  从范围而言,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政府自身的利益,公共利益隶属于政府利益,但是公共利益又不完全等同于政府利益,两者间拥有共同性又有矛盾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的观点,可以得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完全是公共利益,只有在国家的统治阶级由多数人组成的情况下,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才能最大程度的重合。只有当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一致时,才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公共利益是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体现

  在现实政府行政管理中,有些地区和个别部门受自身利益驱动,以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滋生了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的产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这种情况必须要进行改变,并加于扭转,树立政府的威信。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当前社会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开展具体的活动。

  3.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最大共同化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是毛泽东提出的,邓小平也提出了“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建立服务型政府我、是我国社会当前发展形势下的必然结果,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是政府的核心思想,人民政府,现有人民才有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才是人民政府。

  因此,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了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最大程度的共同化,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简而言之,要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之间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资和精神需求,这是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必然之路。

  4.公共利益是政府利益的本质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主体,是人民群众的代理人,政府利益的本质也是公共利益,而不是政府的自身利益。政府的目的通过相关的管理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实现提供人民群众利益的目标。人民政府,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而不是服务于政府少数人的利益。公共利益关系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地方,人民是政府的基础,政府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政府管理工作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也可以说公共利益也是政府利益的本质,是一种合法的政府利益。以服务于整个社会为目的的政府,才是人民需要的政府,也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人民才会反哺于政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共管理中,政府以主要主体的形式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广大民众的代理人。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既存在共同性,又存在差异性。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利益最大化,人民是政府的基础,也是政府的主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必经之路。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公共管理方向职称论文(共两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7/0425/4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