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党建发展管理新措施应用模式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5-05-25浏览:

  摘要:党刊人应端正思想作风、采访作风和宣传理念,锻炼编辑记者队伍。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端正的思想作风,或者没有扎实的采访作风,写出的东西很难有好的文风,甚至连起码的新闻真实性都难以保证。党刊应从抓队伍做起,严格要求编辑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扎实采访,蜻蜓点水式的采访、堆砌材料式的编写都不能见刊。论文发表:《党建研究》,《党建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党建研究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党建研究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党建研究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关键词:党的建设,群众路线,党建研究

  除办好杂志外,党刊应在新媒体群的运作方面进行探索,用新载体开拓理论宣传的新途径和有效性,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传播格局,大大提高党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党的历史就是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若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我们将一事无成。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10]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直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阵地和宣传媒介,从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的实践看,党刊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才能真正肩负起党刊的神圣使命,增强党刊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

  (一)群众路线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在中共党史上,群众路线的提出和践行,有一个长期发展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毛泽东(1893-1976)、邓小平(1905-1997)、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都曾做过大量论述。

  最早是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提法:“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1]但这里“群众路线”还仅仅只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措施,是群众路线的最早萌芽。

  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经过土地革命战争(1927年8月-1937年7月)和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实践,群众路线的概念和理论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阐明了党面临各种问题,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所应遵循的科学决策思路,标志着群众路线概念的成熟。

  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有了总纲部分,其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这是第一次在中共党章中全面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的内涵,群众路线不再局限于决策思路和工作方法,而是进一步上升为党的根本宗旨。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从重庆到延安考察的民主人士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等到他家里做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对此,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3]在这里,毛泽东又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内涵,群众路线成为防止腐败的根本方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伴随这种地位的变化,在党的各项工作中逐渐滋长了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脱离群众、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倾向。为此,1956年中共八大对党章作了进一步的修订,首次在党章中明确写入群众路线,并作了更加全面细致的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党的领导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党能否把群众的经验和意见,经过分析和概括,系统地集中起来,变为党的主张,又经过党在群众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变为群众自己的主张和行动,并且在群众的行动中对党的主张加以检验、补充和修正。党的领导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在这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反复的过程中,使党和群众的认识不断地提高,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前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和它的党员必须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民建立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并且经常注意扩大和巩固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应当理解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痛痒,尽力帮助群众实现他们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因此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并且用极大的努力在每一个党组织中,在每一个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中,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

  1957年以后,随着一系列政治运动的相继开展,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一度遭到严重扭曲和破坏。对此,邓小平于1980年8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在这里,邓小平吸取以往群众运动的历史教训,就新时期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指明了根本方向。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作了新的总结,在中共八大党章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党章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从此群众路线在党章中有了一个基本成熟、完善和稳定的经典表述。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党章对群众路线的最新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高度重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指出:“开展这项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5]

  (二)群众路线的内涵

  综合上述中共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论述和党章的相关表述,笔者认为,似可以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定义如下: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其代表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性质及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逐步发展形成的一整套关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各计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检验党的工作成绩以及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防止和清除腐败等各项具体工作的根本指南,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一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1)群众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2)群众路线是由中共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3)群众路线是中共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共历届党的领导人和广大党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经验智慧的结晶。

  (4)群众路线不是某一项工作或某一阶段的临时权宜之计,而是关于党的整个建设和所有各项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5)群众路线是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走群众路线,凡事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向群众请教,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制定出合乎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

  (6)群众路线是党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计划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计划。

  (7)群众路线是检验党的工作成绩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各项工作做得好与坏,成功与失败,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8)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做到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清除腐败,纯洁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的整个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是满意的。但是,与此同时,各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现象也愈演愈烈,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此无不忧心忡忡。因此,及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强调保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传统,是非常必要的。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此,报告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青海《党的生活》杂志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是中共青海省委机关刊物,是一份主要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是中共青海省委实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指导全省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中央和省委声音直接向基层传达的重要载体。该刊于1983年创办,每月8日出刊,发行量3万余册,杂志社设在西宁市中共青海省委大院。

  青海《党的生活》在31年的办刊实践中,始终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着眼群众需求做文章,找准党的主张和群众心声的“共鸣点”,对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13年6月以来,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根据中共青海省委的具体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促办刊,努力贯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以活动促办刊,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党刊的群众观

  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正值青海《党的生活》创刊30周年,为此该刊成功举办了“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暨青海《党的生活》创刊30周年活动”,邀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原科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许耀桐,《求是》杂志社副秘书长魏天顺,《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编务室主任闫玉清等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等作了深入研讨,并随之集结出版《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青海《党的生活》“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的这次活动不搞庆典、不讲排场、不图形式、求真务实、节俭办会,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提高办刊质量上,把心思用在推进全省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上,把工作切入点对准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研讨上,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6]

  通过这次活动,青海《党的生活》进一步深化了有关党刊的群众观的认识,坚定了在办刊实践中走群众路线的信念。

  2 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及时调整栏目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刚开展之际,青海《党的生活》迅速反应,依托自身理论优势,在全省所有媒体中率先开辟了“群众路线大家谈”专栏,截至2014年8月相继刊发了56篇文章,其中包括部门领导、基层单位关于活动开展的理论及实践思考,如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向明撰文《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张伟撰文《领导干部要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青海省委讲师团团长郭云甫《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中共达日县委书记武伟《根植于民促发展》、中共城北区委宣传部长《用“真情”“实招”捂热群众心窝》等,同时,杂志也对活动进行了系列深度报道,如《“八项规定”满半载 新风吹出德勤廉》、《立行 立改 边查 边改——我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实效》、《做好结合文章 彰显时代特色》、《人到基层方见底 联系群众才知情》等,党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进一步显现。

  3 全新改版升级,更加贴近基层群众

  青海《党的生活》为适应时代需求和读者的期待,先后四次改版,在扩大刊物容量,丰富刊物形式,版式设计、内容编排、标题制作上下功夫,把更多的目光对准基层,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让党刊深深地植根于基层、植根于群众之中,新开设组织部长话党建、县域发展论坛、军营之声、最美基层干部、红色档案、青海记忆(私家花园系列、河湟名流系列)等栏目,从各个层面展现省情民情和战略部署及发展成果,介绍历史名人、英雄人物和先进楷模,可读性强,以细节感动读者,以真实打动受众,以“家常味”温暖民心,彰显青海特色,弘扬新青海精神。

  4 转变采编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青海《党的生活》为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要求记者编辑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掌握生动、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大量丰富、真实的报道素材,用群众的生动实践,用群众鲜明活泼的语言,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诉群众关心的事。

  从2014年开始,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编采人员联系点制度,每个编辑至少与五个县结为联系点。在新闻选题策划后,要求每一个编辑真正下基层、找“活鱼”。为做好 “无奋斗、不青春”专题,党刊记者两次深入关角山,2000公里的路程,5天时间,马不停蹄地转战新关角山隧道的4个斜井,几次深入地下600米的隧道采访在掌子面上施工的工人,与关角山项目部的技术员同吃同住,聆听他们在攻克工程中的一个个惊险故事。

  5 贯彻群众路线,切实改进文风

  青海《党的生活》从2013年起就结合“走转改”活动,在改进文风上下功夫,从报道内容的选择到稿件的具体行文和版式设计上,都力求文风清新,反对“假大空”,力求体现“真细实”。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后,刊社对文风的要求更进一步,更严一层,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青海省委省政府21条具体措施,不发长文,力诫空谈,着力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坚持在基层中挖掘鲜活实践经验,反映活色生香的社会生活。

  6创新媒体手段,更加贴近群众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更需创新手段、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新闻报道提速。[7]早在几年前青海《党的生活》就已在尝试新媒体与纸媒的互动,探索党刊数字化转型新路。积极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青海新闻网、博看网、维普资讯等展开多途径、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党刊内容在更多网络媒体上的传播。特别是在2014年,青海《党的生活》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加快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步伐。现在,青海《党的生活》已扩展到了刊、网、微博、微信、二维码、电子刊物、读者作者QQ群等多种载体,拓展了党刊品牌传播渠

  道,实现信息全方位到达。青海党的生活网通过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学习互动,打造“网线上的红色堡垒”,努力构建党建工作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工作的信息平台和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平台,使之成为 “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成为全省党员和群众凝聚力量和智慧的高地,青海党建工作的一张“新名片”。

  7在发行方式上树立群众观

  发行工作是党刊的一项重要工作,决定着党刊年度工作的成败。2014年度大征订开始前,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革发行方式,制定了科学有效,操作性较强的《2014年度青海<党的生活>发行工作方案》,党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发行。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们克服困难、寒冬腊月、顶风冒雪深入到省直各机关单位、省属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宣讲党刊征订发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摊派发行,不增加基层的负担,让党刊发行工作更规范更有效,发行量与2012年相比增长18.19%,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关于党刊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些思考

  综合上文所述,下面就党刊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做几点粗略的总结。

  1 确立党刊的群众观

  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刊的神圣职责和独特优势。党刊只有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践行群众路线,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肩负起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责任,切实增强党刊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2 在文章选题上体现党刊的群众观

  党刊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加强调研,深入基层,找到党的决策与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求的结合点,使群众在了解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3 在文章内容上体现党刊的群众观

  党刊既要搞好中央精神的“下达”,也要做好百姓民意的“上传”,否则会在党和群众中间“添堵”。从内容上说,文章不能联系实际,无异于在党和群众之间“竖墙”。要把政策性主题和百姓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群众的心声、诉求传递给党和政府。只有紧紧抓住群众的心,才会使读者关心。

  4 在文风上体现党刊的群众观

  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改文风对于通达社情民意、引领社会舆论的新闻界,尤其重要。[9]党刊编采人员应当通过“走、转、改”不断了解掌握群众关心的题材,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阐述事实和观点,说真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增强党刊与实际、生活、群众的贴近性。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6页

  [2]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3年6月:899

  [3]黄炎培著《延安归来》第二篇“延安五日记”

  [4]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217

  [5]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参见群众路线网,2013年7月26日

  [6]魏天顺:青海《党的生活》,2013年10月

  [7]汪家驷:《在办报实践中贯彻落实好群众观》,《党建》2013年9月

  [8]吉狄马加.在青海党的生活网暨微信平台开通仪式上的讲话,青海《党的生活》,2014年7月

  [9]沈聪:《党刊怎样“改文风”》,《青年记者》,2013年10月

  [10]赵胜轩:《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建》,2013年7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正确认识党建发展管理新措施应用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5/0525/3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