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师论文发表如何看待中西方哲学管理的模式发展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9-29浏览:

  摘要: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他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被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称其为“助产木”。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伦理的分异主要有:

  1、对人性的认识

  (1)“性恶论”与“性善论”

  孔子所以要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要构建包含“孝、恕、恭:

  宽、信、敏、慧 等丰富内容的伦理体系,是基于对“性本恶”的认识。(其后的苟子发展了这一思想脉络,形成与孟子“性本善”相对而同属于儒家范畴的思想理论。)苏格拉底不然,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 ‘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则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由此可知他的理论基石是。性本善 。

  他是在认可了“绝对的善”存在的前提下,提出追问本体、探究内心的需求。

  (2)孔子将“恶”归于失礼,苏格拉底将“恶”归于无知

  这一理念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人格建塑方法上的分异。孔子选择了“礼”的约束,而苏格拉底选择向无限的智慧求援。他认为“无知”才是最极端的邪恶。因此在他之后,西方哲学尽管分化出相当繁杂的体系支论.但“绝对的善”所引申出的“绝对道德”、“绝对理念”、“绝对精神”等.始终基于对灵魂本体、对广博知识、对理性自由的不懈追问。而被封建统治阶级大加利用的传统儒学,则致力于规范并普及一套完整的伦理准则,这套规则囊括了中国人全部的思想认识,从而扼杀了怀疑、诘问、反叛等一切自主性行为。

  2、对主客观的认识

  苏格拉底试图寻求“善”不同于孔子毕生追求的“道”,“善是原因和目的的统一。”并且在寻求方式上.孔子相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即“道”需要完善的人格来确立和弘扬;而苏格拉底则坚持人先要寻找和坚持一种永恒的、至善的“善”。人格本身也是依赖这种绝对符合真理的。善”来塑成。事实上两人都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只是孔子更偏向于主观唯心主义,坚信内在人格的主导力量,而苏格拉底则近于客观唯心主义,秉信外在精神即“善”对人格的改造和指引。

  3、教育方法和思维模式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与孔子相似.都是“问答式”教学.区别在于苏格拉底选择向学生发问,引导对方变换思路.使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新知;而孔子则多是接受学生提问,简要地作答.使学生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由此也可看出两位先哲在思考问题和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苏格拉底以“一无所知”的姿态向他人发问,实际上却在不断阐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并改变他人对世界的认识;而孔子站在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回答学生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将自己的理论建设无形中伸向各个领域,虽未构成严谨的体系但涉猎面比较广博。当然,这里的全知全能不是说孔子自认为知识足够全面,而是孔子在教授别人的过程中习惯以己度人,将个人经验直接灌输给他人。而他自身的诸多言论,无论是表达感慨还是作评论,也都以总结经验式的语气为主。

  对此笔者进行了简要概括:孔子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是根据自身经验性的论断或主观化的理解去观察和认识外界.涵盖一切人事物。而苏格拉底相反。他信主导灵魂善恶的精神力量真实存在,所以他的理论建设是由外向内的过程,根据种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反作用于内在自我,试图用客观原理对自身行:勾做出合乎理性的解释以及规范,进而挖掘自己内心。由此,孔子的理论向着道德建设而发展,眼观鼻鼻观心,重个人人格养成而忽略科学实践和精神探索,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引领西方走向了理性与逻辑,始终不忘观察世界、探索未知、开创新学、勇敢尝试。

  4、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孔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全部集中于人世生活,其一不言鬼神“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其二不涉死亡“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其三免于纯精神性的冥想。而苏格拉底则创造至高的“新神”借以认识自我。“肉体是灵魂的坟墓,是求得知识智慧的障碍。人只有超出现世,只有死后才能彻底摆脱肉体躯壳的限制,获取善的真知。”基于对生命价值完全不同的观点.孔子恪守中肩之道而苏格拉底忠于理性认知。

  以上四点关于孔子和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分异的总结,不仅直观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主意识的轻视,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种轻视的根源。站在当代立场上分析.我们承认自主性人格的缺乏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但我们也肯定传统文化对个人修身和社会关系的注重极大地丰富了道德美学。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孔予“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归纳、对儒家理想型人格的认识评价以及对中西方哲学伦理方向分异的比较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人格自主性的缺失。但这并非否定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思想渊源的分异也意味着全方位的整合趋势,“克己复礼”对人格的养成提出了具体而切实的道德要求;“知识即善 鼓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实践。一者修己安人,一者开拓创新,个人自觉的克制力与个人积极的原创力无分轩轾,相辅相成。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政工师论文发表如何看待中西方哲学管理的模式发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929/1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