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师论文发表看当下农村德育教育的管理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9-26浏览:

  摘要:要想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才能稳步前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才能更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农村德育工作现状与问题

  目前,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上大可尽情的享受,不仅是成年人,在孩子们当中滋生的也是满脑袋的金钱观,当今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为别人着想者为数甚微。在社会中,谋财害命、打砸抢劫、敲诈勒索、以假乱真等种种恶劣行径比比皆是,这不都是公德的淡化吗?在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人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2]

  (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之风盛行

  《列子*说服篇》中有则寓言,刻画了一个“向钱看”的典型:“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况?’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拜金主义者把金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

  享乐主义者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生目的和价值不外是发财致富和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英国的功利主义者把追求个人享乐说成是至高无上的目的,认为人生就是彻底的享乐,他们说:“不能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享乐。”在美国檀香山市,曾经流传过这么一首《享乐歌》:“你活着为享乐,我活着为享乐,今晚,你我共聚一堂,何不一起享乐。”

  由于农村居民的普遍教育程度偏低,他们往往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片面追求物质生活,一切“向钱看,向厚赚”,或者凭借自己在地方的权利横行霸道。还有一些人,靠着老人给留下的钱挥霍日子,或者变卖田地以换取生活的资本,时刻喊着“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口号,面对别人的辛勤劳动以换取劳动果实,他们往往不屑一顾。

  (二)家庭伦理道德丧失

  家庭伦理道德的丧失主要表现在家庭暴力频繁,农村离婚率居高不下,养老问题突出等。

  1. 家庭暴力频繁

  我国的家庭暴力存在普遍性,全国妇联2008年作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每年大约有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家庭暴力问题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家庭范围,仍然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尤以农村更为严重。

  在这些家庭暴力中,受害者大多是女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家庭暴力案件中仍然是主要的受害者。且受害者维权具有艰难性,因家庭暴力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统观念上很多人仍然将其作为家庭内部矛盾来看待,一些人仍然抱着 “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态度,从而被动应付,不能主动积极地去预防制止家庭暴力,从而使对受害妇女的救济和帮助不够及时,使受害者的维权具有一定的艰难性。[3]

  2. 农村离婚率居高不下

  经济发展了,离婚率越来越高已经众所周知,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大城市这两年的离婚率高达30%多,全国平均每天有5000多对夫妻劳燕分飞,这还不包括在法院诉讼离婚的。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如此,在我国经济还不算发达,曾经被称为被爱情遗忘的广大农村又如何呢?近年来,农村的离婚比例也越来越大,且居高不下。

  农村离婚率高虽然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代农民对婚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妇女逆来顺受、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逐渐消除,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问题(很多父母离异的孩子都是丢给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容易形成问题少年)、留守妇女权益维护问题(受到性骚扰乃至性侵害日益增多)、社会安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 养老问题突出

  各种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夫妻双方一般需要供养照顾4个以上老人,供养老人成为年轻夫妻的一大重负。

  在农村,很多家庭不断推脱赡养老人的义务,甚至闹上法庭,最后得不到解决,老人只好住入敬老院度过他们的晚年,这些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违背。[4]

  (三)农村父母忽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尽管我国教育部推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出于父母的不重视,仍然有绝大部分孩子在初中就辍学,辍学之后由于年龄小,正规的公司不接收,因此他们大都到工地上靠出卖体力挣钱。

  再之,农村父母离家进城务工,往往忽视了子女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精神生活。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没有温暖,很少交流,他们的成长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子女。

  二、德育的相关概念

  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加强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人的条件和保证。

  可见,开展农村德育工作,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中国梦。

  三、加强农村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开展农村的德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培养农民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5]

  (二)组织农民定期开展德育培训,在农村开展德育课堂讲座,让良好的社会风气进入村落;建立学习小书屋,有按天值班,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免费印刷相关书籍,以提高农民的品德素质,摒弃在部分人身上存在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三)进行村干部和党员的培训和培养,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村干部定期走进各家采取聊天或者调查的形式,了解村民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定期组织青年人举行敬老爱老活动,成立专门的德育小组,不能“当一天官,撞一天钟”;组织村民学习法律,比如《宪法》《民法》等,增强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重视农村子女教育问题,让孩子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典范,让他们知道靠自己双手获得劳动果实的重要性。此外,还应该鼓励孩子志存高远,支持他们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另外,学校也要增加德育课程,注重德育教育的多样化,对于德育课程不要‘放空炮’,只是应付政府或者上级部门的检查,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6]

  (五)借鉴其他优秀村落的成功经验,如建立晨练广场并且播放广播,播放国家大事、‘感动中国’人物或者敬老爱老先进个人。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德育,例如网络、媒体、书刊、报纸、杂志等,定期给村民播放健康并且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丰富特们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农村德育工作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的德育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加强德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运用知识技术发展农村经济,农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就越高,才能缩小农村同城市的差距,加快农村的现代化步伐,共筑中国梦。

  (二)加强农村的德育工作,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学校都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如果家长和老师都时时刻刻把文明礼貌挂在嘴边,那么孩子也会效仿学习的,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党、爱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

  (三)加强农村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知文明礼貌,懂法、会用法、会维权的农民才能在城市中有更好的出路。

  (四)加强农村的德育工作,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农村的德育工作配合得好,政府才能高效地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保障职能,有利于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只有农民转化为市民,减少农业人口和剩余劳动力,才能促进农业增收,才能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政工师论文发表看当下农村德育教育的管理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926/16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