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工论文发表探讨周恩来文化人格对我们的影响启示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8-20浏览:

  摘要:文化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吸收传统文化的成分结构,从而影响自己的为人。”周恩来的文化人格是优秀的“既有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又有现代的进步思想;既具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具有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周恩来之所以具有优秀的文化人格,原因很多,这里只对读书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作粗浅的探讨,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同时对当代人的人格完善也许有所帮助。

  一、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崇高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引擎

  读书为了什么?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很多文人墨客对此有过论述,如:“明代王心斋写过一首《乐学歌》,说:‘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这是把读书视为人生乐事;又如,“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阶前草不除。”20这从字面上看讲的大概是夏季读书的忘我意境等等,这些多数都视读书为个人修养与个人奋斗的必要元素,然而周恩来对读书为了什么有超出一般人认识的理解。

  (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书目的

  周恩来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对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就给予了与众不同的回答,“有一天,东关模范二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纷纷回答。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个别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账。’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个愿意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的回答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后来,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第一个学年里,也写了一篇文章,激励同学们“尽可能也为国家而努力学习,肩负起中国未来的责任。”17也正是这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成为其日后不断提升优秀文化人格的引擎。

  (二)浓浓的爱国情怀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层动因

  为什么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会有如此崇高的读书志向?这或许是有些原因的,但周恩来浓浓的爱国情怀不能不是一个最深层的动因。周恩来“在13岁那年,他已经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促成了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周恩来既爱读书又爱国,并且在那么小的年龄就能大声说出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付诸行动,这恰能说明周恩来的爱国情怀成为他读书目的崇高的最深层的动因。读书动机的高远可以为一个人读书学习注入长久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其自身的文化人格变得更为优秀。

  二、周恩来选读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基础条件

  我们知道,周恩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有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周恩来的优秀文化人格的不断提升也与他所读的书籍不能没有关系。周恩来所读的书或许很广泛,“他与别的男孩子不一样的是,他似乎确定知道自己想学点什么及为什么学。他在家坚持广泛阅读历史和政治学方面的书籍。”周恩来很小就喜欢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了,“在淮阴,周进入了他外祖父留下来的大藏书室。”周恩来喜欢读书都达到了可以不吃饭的程度。有一次,“他看见书店里有一本司马迁的《史记》,便立即用下一顿饭的钱把它买下来。回到学生宿舍后,他便爱不释手。”

  (一)儒家文化书籍的积极元素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基础条件之一

  周恩来的优秀文化人格中无不呈现出儒家思想的积极元素,这与周恩来阅读儒家文化书籍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了周恩来的人生观。“周恩来积极投身革命,一辈子改造世界观的实践,一定程度上打上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烙印。”其次,儒家俭以养德思想影响了周恩来勤俭治国、清廉为政的道德品质。“儒家主张‘俭以养德’,‘廉者,清不滥浊也。’周恩来一生秉持了勤谨治国,清廉为政的道德,这一点举世罕见。”再次,儒家的中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恩来的生活态度。儒家的中庸思想对周恩来的积极影响深远,“1969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在接见日本前公议院议员横路孝弘时说:‘中年嘛——尽管不会未老先衰者——为确保中庸是十分必要的。’”

  (二)道家文化书籍的积极元素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基础条件之二

  道家文化书籍的积极元素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提升影响很深。首先,周恩来青年时代对老子的思想就有自己独立的思考。“1916年3月,年仅18岁的周恩来在南开中学作了一篇‘波澜壮阔,议论崇闳’(老师评语)的文章,题目是《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孰是,试言之》。他认为老子不是一味主张退让的,而是在退让中竞争。”[1]这时期的周恩来对道家的喜爱甚于儒家。其次,对青年以后的周恩来影响最大的传统人生哲学的核心观念是道家思想。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在其影响下,周恩来人生呈现出一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境界。”再次,周恩来对道家精华的吸收,与其信仰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共振效应。“道家有着自己的戒律,第二十二章说:‘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周恩来对道家精华的吸取,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谦虚谨慎相结合。”

  (三)佛教文化书籍的积极元素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基础条件之三

  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形成也吸纳了佛教文化书籍的积极因素,这种影响伴随了周恩来成长的不同时期。首先,少年的周恩来就对佛教感兴趣。这主要是受其父母对佛教虔诚态度的影响。“周恩来父母都是信佛的,少年周恩来是受到佛教影响的。”其次,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就能写关于佛教的文章来弘扬佛教中的积极元素。“1914年,敬业乐群会成立,其中就有一个‘佛教研究团’。1916年5月6日,周恩来有一篇作文《诚能动物论》对佛教精华给以很高评价。”再次,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明显受到佛教影响。“他在日本,生活困苦,思念亲人,但没有忘用佛教精华去塑造自己。元月2日,在(修学)栏里写:佛门十戒:杀、盗、淫、酒、勿妄言……这一天,用佛家仪式焚香、静坐、念诗纪念母亲。”

  三、周恩来所阅读的激进与革命书籍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直接动力

  如果说读书目的的高远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引擎、吸纳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中的营养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基础条件,那么周恩来所阅读的激进与革命书籍就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直接动力。

  (一)改良与民主革命的书籍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直接动力之一

  周恩来的成长,尤其是周恩来的优秀文化人格的不断提升是与他所处的时代脉搏跳动分不开的。周恩来很早就注重对有关改良与民主革命书籍中积极思想的吸收,他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这些书籍中的重要思想。首先,周恩来通过阅读改良与民主革命的进步刊物,受到了来自于这些刊物中积极思想的启迪。了解了一些激进的革命观点。其次,通过老师们介绍了解改良与民主思想。“周的老师通过向他介绍著名的《新民丛报》,给他指出了革命的方向”等再次,通过读康有为的文章接受改良民主思想。周恩来“通过阅读有关康有为的文章,他脑子里产生了许多乌托邦式的自由世界的梦幻。”

  (二)国外激进的文化书籍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直接动力之二

  阅读国外激进的文化书籍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提升也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周恩来从青少年开始阅读西方激进的文化书籍。“十几岁的青少年周……开始了解到达尔文、米勒、卢梭及宪法保障下的人权概念。”另外,周恩来“还阅读了亚当·史密斯的著作。”这些或许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提升都有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革命书籍是提升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直接动力之三

  马克思主义革命书籍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形成影响最大。首先,周恩来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之前,就阅读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仅仅是模糊中见着的一点光亮,并没有深切理解。其次,周恩来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研究深入一些。周恩来在谈到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参加共产党的心路历程时说:“资产阶级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资本家。如果人人都当资本家,谁去做工人呢?如何积累资本呢?我参加共产党,最先就是这句话说动了我,我也用这句话写过文章,向别人宣传过。”再次,周恩来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能把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体会灵活应用于实践中。正如他所说:“我们当信共产主义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

  总之,周恩来的优秀文化人格与其所读的书籍是有关的。没有高远的读书目的就不能有周恩来优秀的文化人格的提升,没有阅读并吸纳激进与革命书籍的营养也不能不断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没有阅读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积极元素也不能有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完善。所以,这三个方面或许构成了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周恩来读书使其优秀文化人格的不断提升,这也为我们当代人塑造其优秀文化人格树立了实践的典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成都高工论文发表探讨周恩来文化人格对我们的影响启示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820/1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