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8-11浏览:次
摘 要:目前,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文献资料,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重物质扶贫,轻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如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目标来展开,帮农民修路、通水通电,搞好种草养畜、经济林果和龙头加工企业等,忽视了观念、智力和技能等人的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自由发展观,农村社会工作,农村扶贫
一、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为基础的发展观
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对发展问题提出一个以自由来概括的新视角。森对传统的发展观——“发展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进行了否认,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发展观。他认为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化并不是人追求的全部,人的发展应更注重于包括生命健康、教育、不受压迫、自由表达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实现。用森的话说即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发展是对人的全面自由的追求,发展要求消除那些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贫困以及暴政、经济机会的缺乏以及系统化的社会剥夺,忽视公共设施以及压迫性政权的不宽容和过度干预。同时,森也指出了若干不自由的形式,如饥荒、营养不良、失业、早亡、男女之间不平等摧残、不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不能接受教育、没有社会保障等,认为“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简言之,即一个人选择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可行能力”。在森看来,一个社会成功与否,主要应根据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实质性自由来评价。总言之,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文献资料,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重物质扶贫,轻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如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目标来展开,帮农民修路、通水通电,搞好种草养畜、经济林果和龙头加工企业等,忽视了观念、智力和技能等人的因素的发展。二是缺乏基层和农户的参与,即农民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很少表达自己的意愿,被动的接受扶贫,而非主动参与扶贫工作,实现脱贫致富,导致农村扶贫收效不显著。三是大搞政绩形象工程,脱离农村农民实际,忽视农民的意愿,造成资源的浪费。四是还有邹海蓉、刘辉等人指出的,如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扶贫资金管理体制的约束、忽视广泛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缺乏专业工作方法和职业扶贫队伍等问题。
三、对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1.对贫困的建构与理解
有学者将贫困分为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物质贫困指人们物质生产与消费无法维持即定社会起码的生活水平。精神贫困表现为文化知识上的贫困和思想观念上的贫困,主要指愚昧无知、文化生活闭塞单一、生产观念因循守旧、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和消极等待的依赖心理。
从森的观点来看,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所谓可行能力,即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可行能力因此是一种自由,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简言之,就是个人所拥有的、享受自己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实质自由的能力。森将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进行了区分,并指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仅仅减少收入贫困绝不可能是反贫困政策的终极动机。存在这样一个风险,即按照收入剥夺的狭隘观点来看待贫困,然后以教育、医疗保健等是减少贫困的良好工具为理由,来说明在这些领域投资的正当性。
显然,按照森的观点,在扶贫工作中,对农村社会工作者而言,一个启示是,不能简单的将贫困理解为收入短缺,认为解决贫困的策略就是兴办教育、兴办公共基础设施;而应深入理解贫困,理解造成地区贫困的原因,运用可行能力的视角来分析,将贫困视为可行能力的剥夺,而不是可行能力的缺失,而造成这种可行能力缺失的原因,不能仅归咎于贫困者个人,而应该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即将个人的困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和历史脉络有机地统一起来,拒绝将问题个人化。这就要求农村社会工作者以外来者的眼光及灵敏的观察力观察农民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困扰之间的关系,对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因素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互动,深入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处境,以及整个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对他们可行能力剥夺造成的影响,努力挖掘农民的潜力,协助其解决贫困问题。其中,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他们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重新获取他们的可行能力。
2.对发展的重新审视
现代化理论假设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可以经由受过启蒙的政府与来自外界的技术协助来加速进行。它将发展视为一个革命的过程,包括在发展中社会所发生的激进的、彻底的改变(文明代替传统);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工业化、都市化、社会动员、分化、世俗化、媒体扩张、政治参与的扩大、识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不同的过程;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与政治变动,都同时整合在一个合理连贯的,以及在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是可预测的模式中。
发展主义观点也将发展与西方的工业化、城市化联系起来,将发展等同于增长、GDP的增加、收入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
不管是现代化理论视角下还是发展主义模式下的发展观,依据森的观点,这都是一种狭隘的发展观,简言之即认为发展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
森对发展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发展是对人的全面自由的追求,发展要求消除那些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贫困以及暴政、经济机会的缺乏以及系统化的社会剥夺,忽视公共设施以及压迫性政权的不宽容和过度干预。可见,森的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人自身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如营养、住房、工作、保健、体育、人权和社会参与。显然,在森的发展观中,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为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就是一种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森所说的可行能力的提高。
具体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只有坚持发展是基于人自身的发展这样一种认识,才能真正的把握农村扶贫工作的本质,注重贫困农民自身的发展,包括思想认知、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增加收入,简单的灌输式的输血式的扶贫。
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农村社会工作者倘若秉持的发展观是现代化理论或者发展主义下的发展观,往往出现一味的追求其经济发展,收入提高的现象,其扶贫的重要策略即围绕如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目标来展开,竭力争取各种资源如呼吁政府的资源、财政投入,呼吁村民响应政策,帮农民修路、通水通电,搞好种草养畜、经济林果和龙头加工企业等,忽视了观念、智力和技能等人的因素的发展。当社工以这样一种思维开展工作时,看到贫困地区的现状,往往不假思索的脱离群众的对贫困做出定论或归因,并将其归因于经济条件滞后、资源的缺乏、技术的停滞、教育的缺失、文化的腐朽等,农村社工站在一种问题视角或者说缺失视角来看待农民的贫困问题,忽视其自身的能力,发展的潜力。倘若社工将发展理解为一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即相信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时,其工作策略恰恰相反,即将尊重每一个村民的意愿、相信他们的潜力,鼓励其自身的发展,协助他们创造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社工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同行者角色,而非使能者角色。
3.对自由的珍视
既然将贫困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解决贫困问题或者说扶贫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恢复农民的可行能力,即森称的实质的自由——人们能够过自己愿意过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那么,对于农村社会工作者来说,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一个主要的启示就是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或者说自由,让他们过自己愿意过的那种生活,用社会工作服务的理念来说就是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以案主为中心,聆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
反思以往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基层和农户的参与、农民主体性体现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忽视农民能够过自己愿意过的那种生活的权利,对农民的意愿重视不够,忽视其真正的需求,走的是以政策为本以目标为本,而非农民的需求为本。因此,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社工应改变过去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工作,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非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忽视农民的需求。
4.对能力的重视
按照森的观点,可以将可行能力理解为服务对象的一种能力——改变自身处境的能力,获得资源的能力、实现创新式脱贫的能力。
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诸多问题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当地人们的能力,即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的能力。农民只是被动的接受扶贫,甚至他们被标签化,“愚、穷、弱、私”,他们被看做是无能的个体,是接受帮助的人群,这样一种工作理念,抹杀了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其对自身的能力和潜力都产生了怀疑,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要克服这种情况的发生,森的对能力的重视给农村社会工作者扶贫工作的重要启示就是,坚持增能的视角,即着力于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经济和政治能力,以增强其自我救助的潜能;重视以优势为视角,相信农民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且努力挖掘其身上的潜力,通过培育、激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
具体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就是要求社会工作者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贫困的农民,深入理解他们的环境和现状,相信农民的能力与潜力,努力发掘其潜能,协助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和对农村社区的归属感,而社工只是充当同行者、协助者、支持者、引导者等角色。
四、结语
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为基础的发展观为基点,通过对其自由视角下的发展观进行剖析,探索其对农村社会工作中的扶贫工作的启示,指出在农村抚平作者应拒绝问题个人化,正确理解贫困;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坚持以需求为本,实现增能的目标。
[1]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廖敏.社会工作理念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运用[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1).
[3]张美涛.对贵州农村扶贫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8(8).
[4]邹海蓉,刘辉.和谐社会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的优势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20).
[5]石明.新时期农村地区扶贫工作思路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5).
[6]徐新.发展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政治类论文发表论述当下农村社会工作管理制度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811/1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