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论文论我国建筑设计对俄国的影响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8-09浏览:

  摘要:中国艺术之所以在18世纪俄国影响力大,是因为两国的社会形态基本一致。艺术文化之间的交流总是潜移默化的,通过中俄之间的贸易,俄国在这期间得到了丰厚的利润,随着贸易交流力度的加强,中国的商品、艺术、文化也随之流往俄国。

  关键词:俄国,内外空间形态,造园艺术,中国旋风

  一、18世纪前的俄国社会背景

  在经济方面,俄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在教育方面,俄国的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宗教思想仍主导这一切。

  在军事方面,17世纪前俄国实质上是一个内陆国家,北面虽然临海,但由于气候条件和科技条件下,还是无法实现常年通行。彼得一世于1695年、1696年两次进攻黑海沿岸的亚速夫要塞,但由于当时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落后,军队实力薄弱,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彼得一世痛定思痛,凭借他至高无上的权利,认为应该摒弃当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实行改革,出国考察,建立外交,从而引出了18世纪东西方艺术、文化、思想与俄国文化大融合时期。

  二、18世纪中俄之间的贸易交流

  中俄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流传统。中俄之间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成吉思汗的后人们建立钦察汗国后,蒙古人把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带到了俄国境内,但当时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是偶然的、少量的。直到17世纪中叶,中俄两国的交往才逐渐变得频繁。从1697年俄国派出的第一只商队,到1719年俄国政府共享中国派遣了10只商队。1730年,中方的晋商在恰克图的对面建立了买卖城和恰克图的俄人进行交流。以上所说的中俄贸易都是由国家的名义进行的,私商的交易并不被允许。直到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取消国家对贸易的垄断。在那时,中国传入俄国的商品主要有茶叶、棉布和瓷器。直到彼得一世下令入华商队中派专人去学习瓷器的制作方法,以便在俄国本土烧制。至此,瓷器在俄国的生产量激增,才得以流入寻常百姓家。在流入俄国的东方工艺品上都富有浓郁的东方神韵,其上都会有中国的室内形态和山水景色,大量的中国商品占据着俄国市场,从而引起了俄人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强烈兴趣。

  三、中国的内外空间形态对俄国的影响

  18世纪的中国,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等历代帝王的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中国出现了国富民强的繁荣景象。而此时的欧洲,各国也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桎梏的“启蒙运动”。中国的圣贤学说和开明治国理念也与这些启蒙家产生共鸣。大量富有东方情调的工艺品、描写中国国情的书籍、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戏剧小说也传入西方,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于是西方人对中国的绘画、园林、建筑装饰、家具陈设等方面进行效仿。

  在俄国的建筑艺术中,中国风尚主要出现在18世纪,集中于当时的都城圣彼得堡附近的沙皇村和奥拉宁包姆等地。

  叶卡捷琳娜宫又称皇村,位于圣彼得堡郊区。从1710年开始,这个地方属于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后,成为沙皇最大的行宫之一,1728年称为"皇村"。在叶卡捷琳娜宫中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是中国蓝色客厅。在蓝色的客厅墙壁上镶嵌了中国风格的画作以及各式各样的中国纹样,屋内满是中国风格的器物、艺术品和木雕。但是在第二次大战时期,纳碎德国曾占领了叶卡捷琳娜宫,作为作战指挥所,将宫中所有饰物几乎抢劫一空,兵败逃窜时又一把大火,将宫殿付之一炬,十月革命后叶卡捷琳娜宫重新修建,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统观俄国境内带有中国风的内部空间形态,家具陈设也只是按照中国固有的陈列摆放形式,中国式样对于俄国来说只是一个流于表面的概念,但是随着中国风尚在俄国的发展,渐渐脱离了西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俄式的“中国风格”。

  四、中国造园艺术对俄国造园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造园艺术对俄国的影响并非偶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一)、两国的社会形态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还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萌芽。(二)、两国渐渐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得俄国对中国的了解更深更广。(三)、中国艺术的书籍的传播。(四)、彼得一世还委派本国建筑师去西欧国家学习建筑和造园艺术,同时又邀请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建筑师和造园师来俄国进行建造。

  位于沙皇村叶卡捷琳娜园的一座亭子,建于1778年,这座亭子同样被当地人称为“中国亭”。亭子的顶端有一面旗形的风向标,这面旗上印着黄龙的标志。亭子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为方形的宫殿,左右连接着两个小的东西厢房;第二层是由中间12根,两侧8根立柱支撑的凉亭,均为挑檐结构;第三层为八角挑檐的小凉亭。整个“中国亭”造型既工整又富有变化,在众多欧式建筑鹤立鸡群,独树一帜,成为沙皇村中式建筑的代表。

  与中国内外空间形态对俄国影响不同,俄国在本国境内所建造的中国式风景园林是建筑师们对中国造园艺术和建筑的悉心研究、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建造的。将中国造园手法结合俄国本国的基本情况,由最初的形似逐渐转化为神似,最后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俄式自然风景园林。

  五、俄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这场战争给俄国注入了镇静剂,俄国遭到了自己一直所推崇的外来文化的侵略,使得俄国人开始对外来文化提出质疑。随着反法战争的胜利和反法同盟军西征,是本国民族意识增强,是俄国人对本国的历史文化重新重视起来,掀起了发展本国文化的浪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俄国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加深,评价也逐渐广泛起来,而这些评价的最大意义则是掠夺领土。中国不再是他们眼中的童话世界,更多的则是以负面形象呈现在俄国面前——愚昧、无知、奴性、狡猾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在于中国的接触中,中国的种种表现使俄国觉得中国是那样软弱、僵化和死板,于是对中国发动侵华战争,为了保住掠夺而来的领土,“中国威胁论”应运而生,俄国的态度也从“亲华”转变为“排华”。

  结语:综上所述,到了19世纪之后,俄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是因为民族自我感的高涨和沙皇主义的蔓延,所以此时中国艺术文化对俄国的影响中断。从内外空间形态来看,中国式的家具陈设也只是出现在皇宫贵族家中,只是单纯的模仿中国的摆放模式,流于表面。但从造园艺术方面来看,许多艺术家则是深刻研究了有关中国造园艺术的书籍,仔细推敲、深入理解,将中国的美学思想、造园手法与俄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俄式风景园林。通过查阅史料,希望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评价18世纪俄国的中国情调,有利于加深对中俄文化交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3] D.O.什维德科夫斯基,韩林飞,陈昌明,俄罗斯建筑形象的演变[J].世界建筑1999年01期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工业设计论文论我国建筑设计对俄国的影响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809/1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