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江泽民对“四有"新人培养丰富发展目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6-28浏览: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适时地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非常必要。精神文明建设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而言,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而言,它们性质样,但角度不同。一个是二分法,一个是三分法。
 
  关键词:江泽民;四有新人;培养目标;丰富和发展
 
  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它实际上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江泽民不断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用新的内容和新的概括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发展了“四有”新人的目标模式。
 
  一、对“四有"新人目标的进一步重申和阐述
 
  1.重申“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四有”新人的目标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来的。江泽民在新形势下再次重申和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一根本目标。1994年1月,他明确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在1997年2月江泽民再次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继承优良传统而又体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值得注意的是,江泽民对“四有”新人目标的重申并非简单重复,而是有时在提法上略有变动。这反映出他在细节上的进一步思考。比如,他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把“四有”的顺序略微做了改动。他说:“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段话中,他把有纪律与有文化的前后顺序做了变动,把“有文化”放在了最后。该讲话发表于1993年12月27日的《人民日报》。尽管后来江泽民在论述“四有”新人时再也没有使用过这种“四有”顺序,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口误或笔误,而是反映了江泽民当时的一种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信息:在“四有”的表述顺序中,理想、道德、纪律都是思想道德素质,它应该集中在一起,并排在“四有”的前面,而有文化属于科学文化素质,它应该单独放在后面,而不应穿插到前面去。在毛泽东的“两有”(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也是把“有文化”放在后面的。既然邓小平的“四有”是从“两有”发展而来,既然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相当于“有社会主义觉悟”,那么,顺序也似乎应该是这样。当然,这一细微的顺序变动毕竟不是什么重大的理论变化,而且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以及党的有关文献中也都明确确定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顺序,我国思想理论界和广大干部群众已经接受并熟悉了这一顺序,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必要再做这种改变。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江泽民后来并没有再次使用这一提法,而且他的讲话在收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时改为通用的提法了。
 
  2.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
 
  江泽民还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四有”新人的目标。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样,他就从两个相近而又有所不同的角度提出和阐述了“四有”新人目标的问题。
 
  把社会主义建设分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邓小平和党的有关文献已从理论上做了阐述,理论界也做了相当的研究,对于两个文明的内涵及其关系已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但在实际理解上仍存在一些疑问。比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否涵盖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关于在两个文明之外是否还应该加上第三个文明即“政治文明”的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在三分法中得到了合理而明白的解决。三分法是把社会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同时也是把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当然,三分法的提出并没有取代二分法,而是两种分法并存。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时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是恰当的。
 
  3.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目标
 
  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母体。考察这一领域的目标对于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江泽民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最突出和最基本的,还是培养“四有”新人。1990年11月,江泽民指出:“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四有新人”。1994年6月他再次提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还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1996年3月他又提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有这些表述都是把“四有”新人放在核心的位置。
 
  4.明确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培养“四有”新人其实质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为“四有”毕竟主要是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素质,它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渗透于这些领域之中的,并且是这些领域中思想政治方面工作的主要内容。
 
  从字面上首次明确地把培养“四有”新人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江泽民1993年提出来的。1993年3月,他说:“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锲而不舍地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年11月他再次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1994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又一次提出:“要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对“四有"新人目标的丰富和发展
 
  1.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涵的新概括
 
  “四有”是四个基本方面的素质,江泽民主要从两个基本角度对四个基本素质作了概括:一是从这些素质的思想理论形态上加以概括,提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从这些素质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境界上加以概括,提出了“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和新时期的“五种精神”。这些都是对“四有”新人目标的丰富和发展。
 
  江泽民提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过程。在1993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以及1993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他的提法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他明确提出“三观”,最早是在1994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要重视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他指出:“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对“四有”新人作进一步的展开,是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境界上来揭示“四有”的深刻内涵。因此,江泽民有时把“三观”与“四有”联系在一起,把它们共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997年6月,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发扬新时期创业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内涵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倡导和发扬革命精神,毛泽东明确提出,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他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还提出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要发扬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五种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不会过时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可以有不同的体现和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革命精神体现为建设精神,而在建设精神中又进一步体现为创业精神,因为我们是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江泽民继承邓小平这一思想,并对新时期的创业精神做了科学的概括,这一概括被称为“六十四字创业精神”。
 
  在刚刚进入2l世纪的时候,江泽民对“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作了进一步概括,使之升华为“五种崇高精神”。他指出:“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这“五种崇高精神”是邓小平提出的“五种革命精神”的新发展,是对“四有”新人目标模式的新贡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析江泽民对“四有"新人培养丰富发展目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628/1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