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历史意义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3-24浏览:

  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情况下,民族史是构成世界历史这个统一“有机体”中的独特“器官”,原本纯粹“民族性”的历史运动具有了“世界性”色彩,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一种与资本主义互竞的制度存在,是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相伴而生的。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构成了当代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际遇和现实境遇。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和世界中,唯有把适应世情和适合国情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探索融民族性与世界性之中的本国发展模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确立方位、找准定位,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意义,不仅仅体现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判断和“世界历史性”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学说构建上,还在于它为人们确立起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思维方式和审视维度,有助于民族国家在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基础上更好地谋划本国建设和事业发展。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情势和发展范式,适时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总结,在更高理论层面上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真实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依据,是关乎进一步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场域中的真理之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生成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促使民族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共同规律的制约,民族发展史不仅为世界历史所包容,还受其驱动、影响和制约。虽然民族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并非一种简单的线性正相关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历史主体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感知和把握,感知越深,把握越准,就能越发自觉地促进相对落后民族突破空间上的狭隘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与更为宽广、更为先进的世界历史相融合。与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相脱轨,就与先进文明相隔离,民族就容易在失去外部参照系和助推力的情况下,延缓放缓发展步伐,甚至无所适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发地嵌入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热战对抗到冷战对峙再到和平共处的客观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中,有着与世界历史同步,乃至前导世界历史进程的价值目标。从历史起点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仅是一个应然性的选择,而是在“特定的世界形势中和既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必然性抉择,它既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把握历史机遇,拓展生存空间,追赶时间落差,以跨越式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当代性时间意义和世界性空间意义的现实途径。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真理性的力量深深植根于世界历史进程中,体现于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中国化”,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体现中国当时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现实,有助于化解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为前提,离开中国实际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场域中就会趋于抽象化、空心化。但国情是相对世情而言的,而且在世界历史深入推进的进程中,国情所具有的世界历史规定性就越强。将中国的国情从世情中孤立和抽离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沦为中国自说自话的话语体系和实践模式,从而使中国的发展难以获得“当代”的时间意义和“世界”的空间意义,甚至会再次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进程和时刊发展潮流。

  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前无古人的独创性道路,但“中国特色”是从总体性的世界历史立体图景中引伸和“脱胎”出来,并获得规定性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对世界整体联系的否定,所形成的民族形式和中国特色,也是从普遍性中提升出来的鲜明个性。离开世界历史的一般过程和总体联系,其独特性内容就会因为缺乏参照系而无法凸显,忽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时代动向,“中国特色”所具有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开放、流动的世界历史进程赋予欠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华民族只有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世界历史眼光分析总体国际形势,观照本国的发展状况,视世界历史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上的尺度和空间上的坐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中,感知世界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指引性作用,才能不会再次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跑道上落后,在把握时机地跨越式发展中实现和平崛起。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民族特色

  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就在于,着眼全人类,放眼全世界,不再以某个特定的地域和民族为中心,它的抱负就在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性事业,彻底解放全人类。虽然资本主义推动世界历史的形成,但它无法拥有世界历史的未来,只会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向全世界蔓延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埋葬”,从而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蓬勃发展的新世界历史时代,并使共产主义成为人类共同向往的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的共产主义,不能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事物而存在,只有克服业已成为并不断严重化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才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共产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旨归和终极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以雄辩的事实为世人验证人类经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现实可能性,并以民族特色的实践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首先,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化”质的规定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把马克思“化”得变形走样,更不能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轨道。对于中国发展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所必然,但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仅是社会主义“共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形式对社会主义丰富内容和形式的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旨归就是服务并服从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以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到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上来,从而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历史进程贡献出中华民族应有的力量和应尽的责任。“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只考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①既要站稳中国立场,又不自限于“中国向度”,自觉树立起“世界历史”的眼光,确立起对外交往的“世界向度”,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以中国化的形式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确证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性事业的不断趋于现实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参与力和推动力。其次,“中国化”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场域的存在样态,即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并根据中国现存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不同实践载体对真理的诠释方式和实现路径不尽相同。“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②

  马克思主义从不主张在实现世界历史性事业的过程中,用一种固定的社会主义模式去统摄和宰制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而是希冀各个民族以富有独特性内涵的创举来改造现实世界、发展马克思主义、汇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从而在与资本主义共同推进、相互较量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去显示出更大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所处时代的世界历史客观进程为参照系,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世界历史眼光观照总体国际形势,根据本国现有的条件制定最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的最低纲领,选择最符合国情、最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立足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又力求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也以中国化的形式诠释了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性伟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中的生机与活力,以民族特色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丰富的世界历史意义

  “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③中国场域的地域性民族史与世界范围的人类社会史之间的相互促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辩证关系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这种具有中国特性的社会主义具蕴涵着丰富的民族色彩和独特内涵,却也禀赋有世界社会主义共同性的特质,勾勒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其与资本主义共同运演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态势。从世界历史的视野上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寻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曾大大落后于世界历史进程。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个扎根于中国国情的世纪性课题,又是一个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世界历史’性课题;既是具有民族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又是具有特定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主义。”④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雄辩地事实确证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强大自我革新、超越的完善能力和发展潜力,强化了世界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胜利推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可能向现实转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实践中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和推动力,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对“社会主义终结论”的“终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国家中发展的生命力,还以具体、生动的民族实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进一步丰富、完善的科学道路,用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和实践成就昭示世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只要冲破“唯我独马”、“唯我独社”的教条主义束缚,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化解本国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精神,就能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本土场域扎根的同时,发挥出制度优越性。“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做好了本国的事情,也为“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⑥,走活了一条新路,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境界,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面貌,为全面实践和确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理性和科学价值做出了中国独特的贡献,提升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地推动社会主义从民族性、地域性向世界历史性。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破解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难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新的生长点,对于暂时处于低谷的世界社会主义具有前导性意义。

  由于当前主要还是在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加上既缺乏成熟完善理论上的周密安排,又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长期以来如何在低起点国家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历史性难题”。尤其是曾经在一段时期内,把特定的模式标准化、神圣化、凝固化地“推而广之”,使世界社会主义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和危机。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为世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一个最广大的试验田。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化解中国问题,将发展的主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辩证地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性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互动关系,以中国特色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成长点,不仅没有使改革成为偏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改向”,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扭转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以民族的特色形式确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越性和外在普适性,体现马克思主义普适价值和“中国化”的特殊价值的有机统一,对于促动处于低谷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导引处于迷惘中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迈向科学轨道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历史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324/1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