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2-21浏览:次
20世纪20年代,在兰斯顿·休斯的领导下,美国纽约一个叫哈莱姆的黑人聚集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黑人文化运动”,也有人称之为“黑人文艺复兴”或“哈莱姆文艺复兴”[2](P193-195)。“新黑人文化运动”掀起了黑人文学发展的序幕,从此开始了黑人文化复兴的第一次高潮。
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国度,在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锻造了很多独树一帜的文化,“黑人文化”当数其中的典范。本文以历史的时间发展为主要线索,回归到当时的社会情境去探讨黑人文化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嬗变历程,回顾美国黑人文学经历的三次高潮,把握其完整的发展脉络。从黑人文学的发展嬗变中可以深刻领会到黑人民族拥有的坚韧意志,可以近距离感受他们对自由的那份狂热的追求之情。
一、 后殖民主义的内涵分析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着眼于“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跟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与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文化、文化身份等新问题有关的一种多元的文化理论。简单而言,它指的是在结束了西方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的文化殖民或帝国文化主义状况,它是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后殖民社会状态的一种形象的反映。后殖民主义以颠覆西方文明一直固守的二元对立观——“黑与白”、“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为主要目的,提倡“文化多样化”的思想。后殖民主义的突出特征是深刻批判西方人眼中所谓的东方主义及其在帝国主义支撑下盛行的霸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核心理论主要有法国学者法农提倡的“民族文化”理论,意大利葛兰西推行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和巴勒斯坦的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倡导的“东方主义”理论。这个多元化的理论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以下三种病态现象:
一是在现代世界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争夺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表象间的不平等以及不均衡力量的相互对比关系;二是反映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话语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为不同的(常常是弱势的)国家、种族和民族设定一个霸权主义“规范”;三是披露现代性的“理性化”过程,是如何掩盖和压抑其内在的矛盾与冲突的[1](P104)。
二、后殖民主义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
(一)行走在边缘状态下,黑人文学努力冲破阻碍
非洲裔美国黑人是以奴隶者的身份被白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种人贩卖到美国的。在美国他们没有社会地位,也不能享受正常公民应有的权利,因而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推知:在连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都难以满足的条件下,黑人们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去追求更高一级的生活目标,如被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黑人文学都处于一种压迫、缓慢发展的状态,行走在文学的边缘地段。尽管在奴役的状态下,黑人奴隶们仍然努力寻求积极的生活态度,为愉悦心情、放松自我,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了歌曲,这也便是黑人文学的最初起源。19世纪之后,黑人文学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起来,许多黑人文学家拿起笔杆为黑人们积极争取权益,并且在黑人们社会地位的提高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尝试。
该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复兴黑人的民间文化(一些黑人青年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民族自信心逐步增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创造才能);第二,强烈反对种族歧视(如教育、工作、政治权利上的隔离与排挤);第三,振兴黑人文化并积极表现民族自我(以文学作为一个平台展示自我、展示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这还是一场在保持黑人尊严和黑人个性的前提下,加快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兰斯顿·休斯在他的诗歌中提出了振奋人心的“黑人美”观点,进一步激发了黑人对自我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艾兰·洛克在他的作品《新黑人》中热切赞扬了黑人文学艺术并且提倡要复兴一种有意识的、独树一帜的民族精神。“新黑人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人的文学艺术水平,在此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对促进黑人文化的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美国现代黑人诗歌的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时,黑人文学作为一种特别的民族文化形式开始展现出它自己的魅力与力量。
尽管该阶段的黑人文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当时美国南部一些激进的种族主义分子恶意发动煽动性的言论使得黑人受到了更严重的压迫和奴役,黑人们仍然是被美国白人严重鄙视和排挤的,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政治庇护。因此,在这种状况下行走在边缘的黑人文学的发展必定是举步维艰的,并且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的发展也必定是要奋力冲破层层阻碍的。
(二) 在困境中抗争,争取平等与独立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新黑人文化运动”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因极度缺乏资金的支持最终失去了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社会上的种族矛盾依然突出,美国本土对黑人依然有相当严重的歧视,具体表现为:黑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黑人没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一般情况下,黑人只能从事工资低且条件艰苦的工作;黑人不能享受同等级的教育;1954年前,美国很多州都设置有种族隔离的相关法律:黑人不能和白人居住在同一居民区,对于黑人区和白人区政府有明显的划分;黑人也不能享受和白人同样的社会设施,如不能和白人同坐一辆车,甚至连候车室、厕所等地方都实行了种族隔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继“新黑人文化运动”后出现了以理查德·赖特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城市现实主义”又称为“抗议小说”。当时美国文坛上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新一代黑人文学家,如埃利森、鲍德温等,这也迎来了黑人文学史上以“反抗”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高潮。他们极力要求反对向一切妥协的“汤姆大叔”那种温顺乖巧的形象,而是积极为树立“新黑人形象”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赖特是一位备受黑人们尊重的著名黑人小说家,他的小说《土生子》被认为是黑人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小说讲述了一个黑人青年失手杀死了白人雇主的女儿,最后被处以电刑而死亡的故事。深层的压迫给黑人青年带去了极度的不安和惶恐,他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看不到光明也看不到任何希望,最终他发现唯有反抗才是最实在、最直接,也是唯一的出路,最终他出于无奈而失手杀了人。该作品抨击了当时社会对青年扭曲人格、变态心理形成的巨大影响,无形的精神奴役比体力上的劳动对黑人的精神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加严重,它扼杀了黑人青年的青春,是他们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恶劣环境对一个健全人格的伤害。这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掀起了一股反抗歧视、呼吁平等的热潮。
(三)探寻黑人文学的根源,创立独特的文学艺术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批黑人渐渐流入城市,在亚非一些国家争取民权运动胜利的鼓舞下,开始了声势浩荡的黑人民权运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反对不公平的对待,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各个州的黑人为争取自身权益开始以实际行动联合抵制不公平的政策,如针对搭乘公共汽车时的种族隔离制度所开展的运动,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静坐示威”等运动。在反对乘车不公平待遇的行动中最典型的当属蒙哥马利市的罗萨·帕克斯女士。1955年12月1日,罗萨·帕克斯在下班后照常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当驾驶员要求她给白人让座的时候,她拒绝站起来并勇敢地说自己已经受够了让出座位,后来她因违反“公共汽车隔离条例”而被警察逮捕。尽管如此,罗萨·帕克斯在《斗争中的姐妹——民权和黑人权利运动中的美籍非裔妇女》一书中提到自己当时乘车的经历时指出:她深知自己极有可能被赶下车抑或是被警察粗暴地对待,但是她当时仍然选择了勇敢地留下,为了给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
一个民族想要团结一致,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纵观黑人追求独立自主人权的过程,其实那也是对独立文化找寻的一个过程。黑人文学理论家霍伊特·富勒指出:“黑人想要团结一致,必须找回整个民族所推崇的文化之根。”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黑人文学的落脚点便从呼吁政治经济权利转到了探索人格独立和族群文化的层面上,力求创立属于黑人自己的文学艺术模式。被贩卖到美洲大陆的黑人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非洲。他们对自由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翱翔,希望获得精神和肉体上的完全解放。这种思想可以从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创作的《所罗门之歌》中看出。该作品用黑人擅长的民间歌谣来反复演绎古希腊的古老神话,神话中建筑师的儿子伊尔卡斯为了冲出克里特岛试着用蜡把鸟的羽毛固定在臂膀上飞翔,后因过度沉醉在飞翔的喜悦中,蜡被太阳的温度融化了而坠海而亡。而小说中所叙述的是所罗门为了逃离被奴役的生活,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杰克飞回非洲,但在途中杰克却不幸掉到地面,永远地留在了美洲土地上的故事[3](P205-207)。飞翔和飞机都暗指了黑人对自由的一种强烈渴求,即使要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也绝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四)多元文化共生的抉择,在融合中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融合”为特征的美国黑人文学的第三次高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文化多元化、族群多样化的特性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美国社会一直推崇的“统一的价值体系”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美国白人开始慢慢改变以往对黑人刻板的看法,渐渐接受并且认可黑人。如在全国广为流传的黑人街舞,备受人们追捧的歌唱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有“飞人”称号的篮球明星乔丹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黑人文学和美国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黑人女诗人达夫用她的诗作——《托马斯与比拉》见证了对黑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如从南方到北方的大迁徙,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60年代展开的黑人民权运动等。她的诗作既能够真实表现美国黑人的生活现状又能够将黑人的思想活动形象地传达出来。此外,黑人著名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小说《紫色》中讲述了一个女性黑人的故事,主人公西丽娅在身心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依然坚持保存自己的尊严,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不向现实妥协。该作品通过刻画人心的黑暗面,旨在提醒黑人们作为同胞一定要相互理解、信任并且紧紧团结在一起。该时期还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如女作家安吉罗、剧作家威尔逊等[4](P51-59)。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Hip-Hop现在已经作为一种流行趋势席卷全球而来。Hip-Hop的前身是Rap和少部分的R&B,翻译成中文为“嘻哈”。 早期的Hip-Hop主要含有四大元素,分别为DJ(打碟)、MC(饶舌/说唱)、Graffiti(涂鸦)以及B-Boying(街舞中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Hip-Hop又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Beatbox和一些其他形式的舞蹈,其中的Hip-Hop dance就是当今流行的一种街舞类型。Hip-Hop dance起源于以黑人和墨西哥人为主的舞者自编的即兴舞蹈动作,曾经被称为“穷人的娱乐”。除此之外,当今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涂鸦也是Hip-Hop文化的一种延伸。
三、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非洲裔美国黑人的文学,是一种带有反抗性色彩的文学。反对白人对他们的排挤、奴役,对面命运的不公平,这个民族的人民从来就不曾低头和屈服,他们始终团结一致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相反,巨大的压力激发了他们多种潜藏的才能,其中,文学作为表达他们思想的一种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被他们运用到了极致。无论是口口相传保留下来的黑人传统文学还是以书本的形式记录下来的黑人文学作品,都突显着黑人身上具有的坚韧不屈的品格以及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虽然黑人远离故乡,但是他们身上流淌着黑人的热血,他们的民族意识在一次次文化复兴运动大潮中被不断激发、不断唤醒。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探寻自己的民族之根,他们用诗歌赞美黑人,用小说讽刺现状,用散文表达黑人对自由追求的满满情怀。这是一个聪颖的民族,他们懂得用文字抨击鄙视;这又是一个宽容的民族,他们以文明的方式对抗不文明和不平等的现实,以获得心灵的安宁。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后殖民主义语境美国黑人文学嬗变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221/1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