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族声乐音色教学方法论文发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4-02-10浏览: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便是其中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之一。文章发表在《黑龙江科学》上,是黑龙江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音色教学,教学方法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风格迥异;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

  《乐记》之《乐本》篇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这段话讲的是,人在哀、乐、喜、怒、敬、爱六种感情下,所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

  一、两种音色

  之所以要探讨音色的民族性,主要是由于现在中国存在两大歌唱方法及其两种音色特点,即民族音色、美声。怎样在这两种唱法中把握音色的民族性就成为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对的问题。对于中国歌曲,如《茉莉花》,是用传统音色唱,美声音色唱,还是糅合着两种唱法,唱出一种新的音色?

  (一)传统音色

  中国地域辽阔,地势地貌、人情风俗各不相同。宽广的地域性决定了中国音乐形式的丰富性,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又决定了中国歌唱音色的多源性。

  多种类的音乐,在声音上有没有共同点呢?回答是肯定的。就风格而言,南方的音乐风格委婉、细腻,所以其音色较为柔和、甜美。北方音乐粗犷、宽厚,其音色厚实、壮美。但是,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传统上都是以单一音色为主。

  (二)美声的音色

  美声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声音音色的连贯、统一,不能真假声交替出现。 以帕瓦罗蒂的声音音色为例,他的音色具有高亢、明亮、立体式“音柱”感。能够在几十人的大乐队伴奏下,把声音送剧场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高音区,音色辉煌灿烂,雄厚有力。就是由于他使用了不同于中国的声音音色的混合声音色。

  二、理论与实践

  在中国,无论是传统的声乐理论,还是实践都一直没有停止对民族性音色的相关探讨。

  (一)音色可变

  清代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之《源流》篇说:曲之变…乃风气自然之变,不可勉强者也。如必字字句句皆求于古人,一则莫可考究,二者难于传授。况古人之声已不可追,自吾做之,安知不有杜撰不合调之处?即使自成一家,亦仍非真古调也。故风气之递变相仍无害,但不可依样葫芦,尽失声音之本,并失后来改调者之意,则流荡不知所穷矣。故可变者腔板也,不可变者口法与宫调也。②这段话是说,歌曲的演变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可勉强。歌曲的唱法(即板腔)是可以改变的,只是在追求新声音上不可依葫芦画瓢,盲目模仿而失去声音的根本。

  (二)实践

  事实上,上世纪50、60年代,王品素教授在教才旦卓玛时,就在进行相关的实践。王品素发现才旦演唱时真声较多,气息浅,唱高音时喉头紧,不通畅。王教授研究后发现这是才旦卓玛在演唱时运用了一种叫“缜固”的演唱方法。这种方法是要使用喉,如果采用美声唱法中关于“喉”的运用,就会使才旦丧失了藏族的风格。这种情况下王品素教授坚持了“声音服从风格”的原则,保留了“缜固”这种特殊风格的个性。但在不是风格特色的关键之处和一般的延长音,为了使嗓音更流畅、圆润、宽广、动听,则减少了一些喉头的力量,并加强气息的支持作用和喉头的稳定。③

  这是一种以传统音色为主,少量借鉴美声的发声方法。这种方法既改善了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又不影响声韵效果。才旦卓玛所演唱的《在北京的金山上》,至今仍是全国人民心目中最经典的藏族民歌之一,这不能不说与才旦卓玛的演唱有很大关系。

  三、教学启示

  首先,作为一般高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知道了可以借鉴这个指导思想以后,还需要具体搞清楚中国声乐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要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美声的哪些东西可以被借鉴,然后才能进行教学实践,并不是不加具体分析,人云亦云,盲目模仿。

  (一)“韵味”艺术

  中国宽广的地域性,决定了中国多民族性,多风俗性,从而也决定了中国音乐形式的丰富性,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又决定了中国歌唱音色的多源性。但中国独独发展了单一声型的歌唱音色,这些基本相同的音色特征,怎样才能表现出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呢?这就是中国传统声乐的核心:“韵味”。

  (二)“度”的把握

  《乐府传声》的声音可变理论,王品素教授、金铁霖教授的教学实践都给我们这样启示:在教学实践中,要牢牢把握住“度”。《乐府传声》要求在追求新声音上不可依葫芦画瓢,盲目模仿而失去声音的根本,说的是度的问题,王品素教授在教才旦时有些地方借鉴美声,有些地方保持她的“原味”,也是在讲“度”,金铁霖教授关于三位歌唱家音色特点分析也还是在讲“度”。所以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度”的把握。

  省级期刊投稿须知:《黑龙江科学》是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科技期刊,本刊2010年创刊,依托黑龙江省科学院各大院所的科研优势,仅用3年时间,便跻身于全国主流科学传媒之列。本刊是报道黑龙江省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成就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究民族声乐音色教学方法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4/0210/1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