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岸身后的呻吟——由三峡工程引发的艺术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综合论文发布时间:2012-06-12浏览: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从其筹建开始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由规划到建成的十几年时间里,可以说来自官方和主流媒体的舆论一直都对其赞誉有加,这种赞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实际效益如防洪、发电和航运等;另一方面是国家力量的彰显,既体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的雄厚又能看到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近些年来,关于三峡工程的利弊之争又重新热起来,姑且抛开“反对”与“赞成”两派的争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导致的种种问题曾启发了不少艺术家的思考,其中就有两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于三峡工程的独特思考,一位是油画家刘晓东,另一位是导演贾樟柯。

  早在2003年,刘小东便以其在三峡旅游所见创作了第一幅关于三峡的油画作品——《三峡大移民》;2004年他在《三峡大移民》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三峡新移民》;2005年下半年,刘小东和贾樟柯相约共赴三峡,分别创作了油画《温床》和以刘小东为主角的记录片《东》,该片曾在刘小东的画展上公映。贾樟柯在三峡的考察期间被那里的一切深深地震撼,因此他拍摄了一部以三峡移民为题材的电影《三峡好人》并荣获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我们的集中点在于深思熟虑地去关注文本本身,给予视觉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与历史条件因素以更多的关注。”笔者更希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揭示作品产生背景中的种种问题。

  《三峡大移民》中,刘晓东以六位农民工为近景主体形象,这六人肩上共同扛着一根类似于钢筋的建筑材料,中景是一片建筑的废墟,而远处则是广阔的江面和重峦叠嶂的群山,在江边的洼地上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临时搭建起来的板房。画中的六位农民工均是一脸的茫然和木然的神情,他们的眼中我们能读到些许的无奈和无助,肩上扛着的建筑钢筋似乎象征着三峡工程,而他们作为库区的人民只能代表着全国数十亿人民扛起这国家重担,这六人中有两位戴着口罩,象征着库区人民的一种“失语”状态,这似乎是在暗讽库区人民(主要以农民为主)在三峡的建设中并没有话语权,只能任由别人去主宰自己的命运。事实上在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上是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的《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这些代表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当中能够真正代表库区人民的几乎没有,而且在筹建过程中,不少水利水电专家如黄万里、李锐等曾明确表示反对修建三峡工程,并从各方面论证了三峡大坝的危害,但是他们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这些不正是刘晓东画中的“失语”吗?

  在刘晓东另一幅油画《三峡新移民》中,艺术家的绘画语言更加直接和犀利地指向了三峡工程的“痛处”,这幅长达十米的巨幅油画中,艺术家罕见地采用了倒三角形的构图,稍微懂得常识的人都知道三角形代表着稳定,而倒三角形正暗示着不安与行将倾斜的危险,这幅作品以三峡大坝和江岸为两条直线形成了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夹角。前景处三个小孩背对着大坝、面对画外正在玩耍,后面两个大人直挺地站着背对画面、面对着三峡大坝,另有两人一站一蹲,他们的表情是迷惘的,这组对比很好地揭示出了三峡移民的状态,成年人面对着大坝有说不出的痛楚,因为大坝的建设,他们必须背井离乡,离开生他们、养育他们的故土,这种痛苦是难以言说的,他们只有无奈地直面和接受残酷的现实,三个小孩尚未成年,对于不懂事的他们来说,只有玩儿才是正事,他们尚且无法明白这段历史和家园的意义,可以说艺术家在这里隐约表达了一种担忧,尤其是对库区的年轻一代,未来对于他们是未知的,而历史却已经被他们所抛弃。画面上方,一只灰色的天鹅被击中正从空中坠落,这里又一次在暗示,库区的移民们在背离家乡之后必定是无法高飞的。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据统计,东坪二组迁到湖北的118人,只有十来人还留在湖北,其余的人都回了巫山。” “三峡‘返流’人口有多少,目前尚无统计。以《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可知,‘返流’绝非个别现象。”

  相比于刘晓东的绘画,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要含蓄、平实多了,影片通过一个外来者韩三明的眼睛扫视着即将搬迁的三峡即将被淹区库区内所正在发生的一切,影片的主题仍然停留在库区人民被迫离开家园上。片中随处可见被拆毁的建筑上面还残存着生活的痕迹,忙于奔波生活的底层人民,他们的住宅被强制拆除,有的人蜷缩在“垃圾袋”里,有人住在桥洞改造成的房子里,更多的人则是远离家乡,总之奉节这座古城只是一个缩影,这里因为三峡工程而满目苍夷,即将不复存在,正如拆迁办的干部所说:“怎么能没有问题?两千多年的城,两年就把它拆了。”该片的英文名称为《still life》,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在三峡这个宏大的工程背后,个体人物尤其是底层人物的那种悲欢与辛酸,他们只能沦为这件国家工程的牺牲品,背负着祖国十几亿人民的兴衰荣辱,独自咀嚼失去家园的滋味。而最能证明历史存在的各种古迹文物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据相关资料统计受淹文物达1200多处,其中包括地面、地下文物、古遗迹、古遗物遍及整个库区,极为丰富,并且历史沿革完整。但我们的保护工作却并没有跟进,“重庆市日前制定了2001至2003年三峡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倒计时实施计划,这项计划将对294处地下文物项目和159处地面文物项目实施抢救保护”通过这则报道我们就能看到国家相关部门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极其有限,覆盖面极其小的一部分。

  前不久,多家媒体报道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接受采访时坦承,三峡工程设计时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大坝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承认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蓄水也有影响。这是中国水利系统官员首次公开承认三峡工程的设计有失误。这也说明,国家正在逐渐正视三峡工程的问题,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必将会有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视觉文化》 [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 葛红兵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一版 第75页。

  《三峡移民,去留之间》,《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 第47期 第22页。

  《三峡文物保护开始进入倒计时》,《海南日报》 2001年2月8日 第一版。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伟岸身后的呻吟——由三峡工程引发的艺术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unwen/zonghelunwen/2012/0612/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