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临床医学发布时间:2015-06-23浏览:次
糖尿病已是现在中国一个普遍的大众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这个病,并且这种病也开始年轻化,在30左右的人就开始有这种病,这种病并不可怕可是它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是不可想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饮食等,同时如何加强对低血糖者的认识及遇到时我们又该怎么去做才能是他的更好保护及管理。
摘要:急救期要绝对禁食,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禁食的原因和进食的危害性,以使其较好地配合治疗。2 d~3 d后随着病情好转后,可先给予其少量清淡的流质软食。然后拟定饮食计划,让其务必遵守,给予患者低糖、低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饮食,且需定时、定量。
临床医学论文推荐:《糖尿病新世界》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糖尿病科普期刊《糖尿病新世界》杂志双月刊于近日创刊。新创刊的《糖尿病新世界》杂志,定位于广大糖尿病患者和基层医生,系统、科学地介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和动态,把全新的健康观念带给关心健康的人们,集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活泼性于一体。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临床医学
老年性糖尿病(DM)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老年DM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1]。低血糖是本病的常见主要并发症。有时与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表现十分像似,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2]。对36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断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与鉴别能力,和实施应急处理能力。为以后更好的为本病患者服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年龄均大于或等于60岁,符合2008年国际老年人学术年会规定的年龄。其中,男27例,女9例。36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5~20年。主要并发症:高血压23例,占63.88%;冠心病15例,占41.67%;肠胃功能紊乱9例,占25%;肾病11例,占30.56%;神经末梢病变及糖尿病足6例,占16.67%。
1.2 临床表现:36例患者共性的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也有个别患者表现为癫痫样抽搐、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或行为失常,不识家人。1例患者在心悸、乏力的同时突发性语言不清、流口水、一侧上肢无力。
减少紧张情绪,提高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本组患者都以突发高渗性性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就诊,其出血量较大,病情较重,患者和其家属,普均出现紧张恐惧的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首先要自己克服紧张的情绪反应,提高自身的应急反应能力,力图做到动作敏捷、头脑清醒、忙中有序,主动地协助医生来实施好抢救工作,同时也要稳定好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1.3 观察与应急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结合既往病史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结果均低于2.8 m mol/L。并进行对症治疗,先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 ml静脉推注,根据情况需要可重复应用,然后静脉滴注20%葡萄糖,调节滴速使血糖水平维持在6~12 m mol/L,直到低血糖的临床症状消失[3]。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没有因治疗而减轻。立即行头颅CT扫描,CT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见1 cm×1 cm×2 cm的出血灶,临床立即在纠正低血糖的基础上,再进行减低颅内压和止血治疗。
2、结果
36例患者均得到及时的治疗,单纯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多在12~48 h内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低血糖合并中风患者住院37 d出院,仅仅是右侧上肢活动不灵活。余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迅速建立多条静脉液路:在确诊的情况下,遵循医嘱,1路迅速地静脉滴注胰岛素以降低血糖含量,开始1 d~2 d内滴注0.9 %氯化钠2 L~3 L。只要有足够尿量及开始补钾速率不超过20~40 mmol/h,可用20 mmol/L钾(以磷酸盐形式)加至开始的1 L 0.9 %氯化钠溶液静滴,因为充足补液往往可使血糖降低,胰岛素治疗可能不是必需的。非酮高血糖高渗性昏迷(NKHHC)病人对胰岛素十分敏感,大剂量可使血糖明显降低。血浆渗透压急剧下降可导致脑水肿,但是许多伴非酮高血糖高渗性昏迷(NKHHC)的肥胖Ⅱ型糖尿病病人需要较大剂量的胰岛素治疗,以降低其明显升高的高血糖。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当血糖降至250 mg/dl(13.88 mmol/L)时,应加用5 %葡萄糖静滴,以避免低血糖危险。急性期恢复后,应调整剂量,改为正规胰岛素每4 d~6 d皮下注射。一路静脉滴生长抑素止血;1路给予补液,以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补液时要避免使用葡萄糖等高渗溶液,可采用0.9 %的盐水和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溶液来扩容,要尽量减少高血糖的出现,以免使患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症状恶化。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好输液的原则:坚持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的原则,在维持生命体征正常的前提下,避免诱发心力衰竭、肺水肿、再次出血等并发性反应。
3、护理
3.1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的变化,提高识别能力:低血糖患者发病常有一个短暂的进展变化过程。如患者先出现饥饿感、面色苍白,然后出现虚脱、出汗等表现,再出现震颤、意识模糊、乃至昏迷等现象。护理人员如发现上述一些征象应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性。可建议患者进一些缓冲饮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变,维持其基础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的合理应用,按照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出血量的关系来估计出血量,使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同时还应及时地记录好出入液量,定时地监测血糖、尿糖、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密切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明确区分失血性休克昏迷及高渗性昏迷。本组患者中,有1例无糖尿病病史,但在家中出血后,经当地医院给予大量高渗性葡萄糖补液后,致使其出现了高渗性昏迷再次入院,护士经过采集病史,估计出血量有1 000 mL,给予输血800 mL,补液500 mL后,病情反而加重,昏迷程度渐加深,出现库氏(kussmal)呼吸的特点,通过检测血糖值35.7 mmol/L,给予合理的治疗以后,患者很快苏醒。
3.2 严格执行急救护理操作常规,做到忙而有序: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静脉通路的建立、心电监护等有效的护理措施要立即运用。
3.3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向家属做好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最终转归情况的常识,使家属能保持情绪上稳定,配合医生、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让患者家属学会如何照顾好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使家属能够对患者起到监督作用,监督其用药的方式、方法,帮助其提高药物的依从性。避免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忌爆饮爆食,忌饮酒[4]。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对血糖有波动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对药物的调整。
只有正确的把握好糖尿病人的一些突发情况,怎样让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身体来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方案都是对这类人群的一个预防措施,同时怎样让这种症状能更好的控制都是现在所需要做的一个新管理模式。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正确认识糖尿病的低血糖管理新措施模式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cyx/3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