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职称论文谈当下中医文化教育改革的新发展模式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临床医学发布时间:2014-12-29浏览:

  摘要:确立“以文化解读中医”的教学理念关于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据说现在全世界给文化下的定义有500多个,这说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无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后不下定义……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文化是非常广义的,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文化”。

  关键词:中医文化,教育,教学发展

  周思源认为“文化就是生活”,“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程裕祯则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可见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中国传统医学来源于古代哲学,是先民对自然和生命的领悟,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思维和认知,一方面也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中医药学具有文化的特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众所周知,中医药学在语言、文化、甚至思维方面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意蕴,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中医药学,只有随着中国文化的开放传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有助于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所以,“以文化解读中医”是根本,更是捷径。从文化的角度开展教学,培养留学生立足文化来理解医学,最终达到用医学来阐释文化的目的。

  预科教育阶段中医药院校留学生预科教育不等同于普通汉语进修课程,而应涵盖汉语言和中医文化2个层面,除了开设常规汉语课程,对留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语言技能训练之外,还要适当增加文化因素,开设中医文化课程。目前许多院校也作出了尝试,北京中医药大学实现了汉语预科与中医专业本科的衔接,针对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注重通识教育和人文道德的培养;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汉语进修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元素,立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中医专业特点,研发出了一套将汉语学习和中医文化教学相结合的中医汉语教材———《实用中医汉语教程》;浙江中医学院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等课程,这些实践都为中医院校预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总之,留学生通过学习具有中医文化内涵的语言课程,一方面提高了汉语水平,一方面也获得了对中医药学更为直接的认识,而且对中医专业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基本的了解,从语言方面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中医学考察人体的生命活动时,往往以生命活动的动态形象为主,而形体器官的物质性为辅,即以功能之“象”来界定“器”。比如:“心”从西医解剖学角度看,只是一个实质的脏器。然而在中医药学中,“心”不但是实质之心,更是神明之心,心不但能主血脉,更能主神明。这些内涵相对模糊的概念层出不穷,对于已习惯了明确概念、恰当判断和严密推理的留学生来说,准确理解这些内涵绝非易事。

  中医思维模式的理解障碍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用于由已知形象到未知形象的概述和说明,也大量见于具体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中国人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关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类推等方法,使之成为易于理解的认知对象”。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医学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中医学说明四季常脉“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其中“规、矩、衡、权”将四季常脉的脉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然而大部分留学生习惯逻辑思维,善于描述客观事物,因此很难进行联想,难以接受注重经验和直觉的“援物比类”的思维模式。可见,中医文化理解的不足既是广大留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也是中医药对外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展中医文化教学,变瓶颈为突破口,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问题之一。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级职称论文谈当下中医文化教育改革的新发展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lcyx/18820.html